3 名人卖字养家 民国时,就业难吃饭难,真是比比皆是,就连一些名家也时常遭遇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好在他们还有一技之长,有的就以卖字卖文为生。 据《津沽旧事》载:天津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末代翰林叫高毓浵,书法功底深厚,深受人们喜爱。上世纪20年代时,高毓浵一家寓居上海,就是靠卖字养活一家老小。高毓浵的润例是:楹联及屏幅四尺以内四元,五尺六尺各加一元;堂额每字一尺四元,二尺八元;扇面跨行四元,单行八元;碑志百字十元;篆刻每字一尺八元;题签二元。篆隶金石甲骨加倍。另有文例:散文每篇四元,骈体加倍;诗词题咏每首四元,绝句小令减半。在当时翰林公中,他订的价格并不高。合作的纸店纷纷要求他提价,他不为所动,常常谦虚地说:“论我的字,本不值这么多钱,他们买的只是我的翰林图章。” 高毓浵一家住在上海租界,三楼三底的一套住房,租价相当高,他共有四个子女,上学的学费也不是一笔小数字,包括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靠他卖字维持。高毓浵每隔四五天就能接到二三十件订单,他要集中一天写完。由其妻子一早用尺寸较大的墨海研墨,这需要一上午。高毓浵午后才开始写字,一直写到深夜,往往要到墨用完为止,因为到次日,隔夜墨就不能用了。这些生意基本能够养家糊口了。每当碰到巨室豪门的寿辰日,他们寿堂都要挂寿屏,每堂需要八至十二条不等,这种生意最挣钱。高毓浵连作带写,大约五六天的功夫,一堂寿屏润笔合计可以收入二三百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每到这时,高毓浵全家就改善生活,下馆子、看大戏,尽情游乐一番,花费还不到十分之一。 无独有偶,北洋政府时的众议院议员林长民,在曹锟贿选总统时,面对曹锟开出的一张选票五千元高价,他毫不动心,并公开反对。事后林长民避居天津,以防迫害。据《闽海过帆》载:林长民寓居天津后,找不到工作,一家老小生计出了问题,因为他工书法,得柳公权之遒劲,无奈只有卖字为生,他自题润例云:“去年不卖票,今年来卖字。同以笔墨换金钱,遑问昨非与今是。”他自己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可见其高风亮节。人们敬重他的为人和书法,前来求书法的甚众,一时收入也不比贿选票价少,使他们一家渡过了难关。 另外,据《海上春秋》载:著名作家张天翼,三十年代时,寄居其姐姐家里,他姐夫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官员邵元冲,可是他却不依靠姐姐家的权势谋得职业。当时他在南京,没有固定工作,仍以写作为生,而那时的稿费每千字也只有二三元,生活十分艰苦。可是他仍然活得有滋有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