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不可惑”。 有论者要证明宋朝不是专制王朝,先是将“权归人主,政出中书”鼓吹一番,大概感到底气不足,又经过一番“考察”,找到了“宋代君主身上的十道束缚”,“共治政体”还只是其中之一,位列之首的乃是一个“天”字,包括天命、天道、天谴,或可以“天命”统而言之,体现为“敬畏天命”。举出的实例,就是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天象”反常,真宗诚惶诚恐,对宰相说,“朕德薄,致此谪见,大惧灾及吾民。密迩诞辰,宜罢称觞之会,以答天谴。”你看看,“天谴”能让皇帝老儿连生日也不敢过了,他怎么不是“敬畏天命”? 同是宋真宗,还有个与“天”有关的故事。那是在此五年之后,即1008年,京城承天门降下“天书”——长二丈许的黄帛,“缄物如书卷,缠以青缕,封处隐隐有字”,煞有介事。真宗事先对大臣们说,他看到神仙在一片光明中出现。神仙告诉他,某年月日,将有天书《大中祥符》三篇降世。此后果然应验,且有皇城司前来奏报,谁能不信?在“天命”面前,真宗硬是放下九五至尊的身段,亲率文武大臣,步至承天门,一拜再拜,还亲手将这“天书”搬到车舆之中,引至道场,命人当众启封宣读。 宋真宗对“天命”如此敬畏,把“天”列为“十道束缚”之首的论者,却偏偏不讲这第二个故事,是他孤陋寡闻吗?当然不是。原来故事后面还有故事。说下去,“十道束缚”就会断裂。 檀州之盟后,宋真宗听信王钦若谗言,贬了寇准,却一直难驱屈辱的心魔。王钦若又献上一计,即以封禅“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但“自古封禅,当有天瑞希世绝伦之事乃可”,于是王钦若又说:“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为之哉……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邪?圣人以神道设教耳。”于是遂有“星冠绛衣”的神仙与承天门的天书,以及真宗带着一批大臣演出的那场隆重迎接恭敬叩拜“天书”的闹剧。此后“诏议封禅”,当时最大的形象工程就轰轰烈烈地启动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