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50多年前陈云如何做经济调查(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解放网 洪梅芬 参加讨论

    光是研究养猪就开了两个座谈会
    “1961年六七月间,陈云到小蒸农家住了15天,视察了养猪场、自留地等地方,并主持召开10次座谈会,听取农民的意见。”
    跟随吴福林、陈永年两位老人,穿过练塘镇小蒸社区三官桥路86弄,便是一幢黑瓦白墙普通的民居,左侧一座石碑上书:小蒸农民暴动指挥所。
    “1961年,陈云到小蒸调查,就住在这里,房东是当地的老中医陆少泉,指着屋前的这块空地,两位老人告诉记者,正是在这里,陈云与当地干部群众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照片后排站立的青年当中,就有眼前这两位老人。当年,吴福林(后排左六)任小蒸人民公社副业部部长,陈永年(后排左一)任小蒸公社金星大队党支部书记。说起时隔几十年的往事,仍清晰如昨。
    小蒸于陈云,既是故乡,又是革命人生的始发地。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找熟悉的人了解情况,是陈云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每一次座谈会,都是在底楼客厅进行,陈云同志与我们并肩而坐,手里总是握着一支铅笔,边听边做记录。”两位老人介绍,光是研究养猪,陈云就分别召集了公家养猪和私人养猪两个座谈会。
    小蒸地区原是青浦养猪最多的地方,1958年公社化后,养猪一年比一年少,1958年6869头,1959年5700头,到了1961年只有3777头。座谈会上,陈云说:“你们现在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他问大家:为什么猪会越养越少,越养越不好?”社员们纷纷告诉陈云,公养的猪死亡多,长肉少,积肥少,浪费稻草和劳力……陈云边听边记,总结了四方面原因:一是饲料跟不上;二是管理不善;三是劳力跟不上;四是有些猪冻死。但是,社员自己养的猪却成活率非常高,达到99.2%。
    当时,为了改变“大跃进”以来农村生猪下降幅度很大的状况,中央已经确定了“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但上海仍然不准农民私养母猪。了解情况后,陈云当场表示同意把母猪迅速放给农民私养,并保证不会被没收。这一喜讯当天就传遍全公社,第二天是7月1日党的生日,公社宣布放假一天,农民几乎家家都去抢购苗猪,把所有的小船都划出去抢捞可作猪饲料的水浮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