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甲骨文的释读作出巨大贡献。“他的《卜辞通纂》、《殷契粹编》到现在都是甲骨学入门的必读书。他将甲骨文的释读与金石学、文献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联系起来。虽然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但是方法至今影响着后学。”冯时说。 甲骨学研究走向深入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恢复后,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多年来大批经由科学发掘的甲骨文不断出土。除安阳殷墟小屯村持续有甲骨出土以外,在后冈、四盘磨西地、大司空村等处先后发现了商代甲骨文。 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出刻辞甲骨5335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非常有助于甲骨文的分类、断代研究。1991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个甲骨窖藏坑,出土刻辞甲骨689片。这是继1936年小屯北地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这一阶段,甲骨文材料的整理和公布取得了重要成果。比如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自1978年出版至1982年出齐,皇皇13巨册,共收甲骨41956片,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部书集70年来出土甲骨文之大成。 此外,甲骨文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诸多进展。冯时介绍说,目前学界在甲骨断代研究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学界在甲骨断代研究上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此外,就甲骨发现地点而言,以往只集中于殷墟,现在范围不断扩大,郑州商城、山东大辛庄一带也发现了甲骨;除了王卜辞,还有非王卜辞;除了商代的甲骨,还有西周、先周的甲骨,其丰富性与以往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时,学界对于甲骨学怎么与考古学、历史学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考古学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获取资料,可以与甲骨文的研究相结合,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另外,除甲骨文本身的研究不断完善以外,甲骨学研究更深地影响到商代史研究的诸领域,如政治、军事、农业、礼制、天文历法等。 (孙妙凝/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