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著名的“驼峰航线”是怎样炼成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newdu 参加讨论

    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单纯以军事进攻消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计划已经无法达成。夺取国际援华交通线,成为日军的主要战略目标。
    这个时候,唯一畅通的对外交通线,只有滇缅公路。这是一条完全由云南人民血肉之躯铺就,预计需3年完工,实际从启动到通车仅耗时9个月,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世界奇迹”、“堪与巴拿马运河相媲美”国际公路。
    从1939~1942年,在这3年时间里,奔驰在滇缅公路上的运输车队,冒着日军空袭,为中国军民送来了将近50万吨弥足珍贵的战略物资,更牢牢维系着抗战救国的必胜信念。
    然而,由于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最后的对外交通线——滇缅公路也随之丢失,日本完成了对中国全面合围。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军火物资供应突然吃紧,如轻武器弹药从1942年7月的2.5亿发,暴跌至1943年初的4000万发,前线士兵每两三个人才能分到一支步枪。声名赫赫的“飞虎队”,甚至因为燃油和弹药短缺,无法正常起飞作战。
    海陆交通既已完全断绝,唯一的援华途径,便是建立空中交通线,然而此时日军兵威正盛,更掌握了东南亚地区的制空权,盟国空军不得不另外开辟了一条长达800公里,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气象条件极其恶劣的飞行路线,这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更被公认为“死亡航线”。
    1945年1月6日,因为突然而至的疾风骤雨,40架执行夜间任务的驼峰运输机,最终仅有14架安全返航。到战争结束,坠毁的飞机残骸,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绵延了100多公里。这一地段也因此得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名字:铝谷。
    纵观8年抗战史,中国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以弱敌强,长期抗战,甚至一度濒临绝境,却能转危为安,最终赢得这场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围绕对外交通线的建设和斗争,始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同《战争生命线》的作者所言,“没有畅行无阻的对外交通,便没有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的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