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二战影像史 摄影术的本质是记录与传播,具有直接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独特优势。抗日战争开始的上世纪30年代,刚好是小型相机、高速胶卷开始在中国被使用开的时代。这意味着人们得以撇开车拉肩扛的笨重设备,真正端起相机走进街巷,去捕捉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并用这种“事实”去改变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推动社会的演进。中国的抗战摄影——特定时期的新闻报道摄影和社会纪实摄影,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起步——与西方同行几乎同步。 通览抗战时期的照片,不难发现以晋察冀及深受《晋察冀画报》影响的北方各抗日根据地的图片数量更多,题材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涉及范围更广泛。这与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具备了几个关键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以聂荣臻为代表的中共将领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以沙飞为开拓者的晋察冀摄影团队,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迅速壮大,并坚韧、严谨地有序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与国内其他同行比较,晋察冀摄影团队抗战期间的摄影器材可谓破烂不堪。他们的相机、胶卷几乎全部来自缴获,他们的设备和器材或自己制造,或到敌占区购买,还要经过难以想象的困难偷运、抢运回来,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鲜血直至生命的代价。正是因为器材格外珍贵,他们每按一下快门都会经过认真思考,并练就了一张底片完成一个任务,一卷胶卷拍回几次战斗的过硬功夫。正因如此,他们拍摄的历史瞬间格外珍贵。 与西方同行比较,晋察冀摄影团队作为抗日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身份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的影像始终体现着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这种影像与西方记者的“第三者身份”明显拉开了距离,并因此能够在具有同样政治立场、民族情感的广大民众面前获得最大程度的传播学效应。 与其他抗战影像相比,晋察冀摄影团队还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1936年,沙飞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摄影武器论思想。他带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且将他的思想成功地拓展到整个团队之中,这些努力使摄影术的社会化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巨大威力。 与此同时,晋察冀摄影团队的探索也没有局限于简单的记录与传播。同是中国人,同样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摄影师们成功地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括性、思想性,融进以记录传播为基本特征的抗战摄影之中,拍摄出了更为深刻内在的历史图像。这意味着,老一辈摄影师已经完成了国人最重要的美学理想之一,使纪实摄影也体现出更具中国传统美学内涵的独特魅力。人们曾经认为这种摄影模式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出现的,研究了晋察冀影像才发现,前辈们早在几十年前的抗战烽火中已经开创了这种模式。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事。 曾经有人认为,解放区抗战摄影仅仅是以正面歌颂型、政治宣传型作品为主,这是没有认真、系统地阅读他们的作品所致。以晋察冀摄影团队为代表的抗战摄影,与西方几乎同时步入当代新闻报道、社会纪实摄影的大发展阶段。他们带着明确的指导思想、以亲历者身份参与到战争中来,克服种种困难去捕捉战争环境中的各个方面,并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含蓄内在的独特品质十分精彩地应用到战地摄影中,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从题材的丰富细致,还是从画面表现能力的精彩震撼,都是毫不逊色的。又由于在军队的体制下成长,严谨的组织体系,严格的布局分工,科学的建档管理,使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解放区抗战摄影在整个二战影像史中是一朵奇葩,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认可。因此,认真研究抗战摄影,尤其是认真研究晋察冀摄影团队,对后世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