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一边行军,一边利用休息间隙写稿。有时一无依傍,就俯身马鞍挥笔成文。 中国之大,文章名家之多,但自古以来被称为当时“第一支笔杆”的人绝少。到了现当代,胡乔木被誉为“党内第一支笔杆”、“我们的第一支笔杆”。 1994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胡乔木传》编写组。由邓力群任组长,金冲及、程中原任副组长,历时20余年终于撰成81.5万字的《胡乔木传》。全书“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系统地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作为传记作品,它具体、生动、真实地叙写了“第一支笔”与党史、国史的互动历程。 从编辑“党书”下手 193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胡乔木在《中国青年》上发表《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受到毛泽东的注意,说“乔木是个人才”。1941年2月,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来到胡乔木家,说要调他当毛主席的秘书。 刚到毛泽东那里,胡乔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看到毛泽东亲自校对《六大以来》的清样,就说“我来干这件事吧”。毛泽东说,你算找对任务了。 《六大以来》及《六大以前》、《两条路线》是三部“党书”。胡乔木在毛泽东的带领和直接指导下,参与编辑和校对了这三部党书,对于他系统了解党的历史,分清党内路线斗争中的是非功过,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或按毛泽东的要求,或应邀约,胡乔木为新创办的《解放日报》撰写了一系列社论,阐述中国共产党内政和外交的政策和策略。由是,胡乔木在党内声名鹊起。 胡乔木参与起草的党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取得抗战胜利具有关键作用。“在弼时同志起草的决议稿的基础上,乔木改写过一个稿子;最后毛主席在闻天同志改写过的稿子上亲自修改,乔木又从旁帮忙,把主席的不少重要思想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这时,胡乔木作为“党内第一支笔杆”已美名远扬。毛泽东把他看作助手。 一介书生倚马可待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大智大勇,率领“中央前委”坚持留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与敌人周旋。有时,敌军先头部队距离毛主席住处仅“一山之隔”。本是一介书生的胡乔木,从未受过军旅生活训练,却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以及“中央前委”的干部、战士一起,手拉手地翻山越岭,快速行军,转战在陕北及其他各地。一位亲历者回忆当时情景:“一夜风雨,人困马乏;周恩来轻轻地哼着《国际歌》,向新华社的队伍走来。胡乔木拄着棍子精神抖擞地跟在后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