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旧城改造,80%的老北京四合院消失了,一些四合院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一些成为了大杂院,还有一些成为了餐厅和酒店,虽装修精美,却缺少了“天棚鱼缸石榴树”的老北京生活气息。 所幸,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四合院的重要性。日前,东城区宣布,将在“十三五”期间集中恢复一批胡同、四合院的传统风貌。在新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更是强调,过去的建筑和街区是浓缩的历史信息,在城市中游走,就是要置身于历史之中。 《北京四合院志》也设专篇记述了四合院的保护、利用和嬗变。谭烈飞认为,城区四合院的保护一定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共生。同时,在大力疏解中心城市人口的同时,如何将原住民、原住民文化保留住,也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现在走进胡同、四合院,百分之七八十都不是原住民,因为生活条件跟不上了。保障、改善四合院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是非常重要和非常现实的,比如增加一些适合现代人居住的上下水、供暖等生活设施。” 此外,谭烈飞认为,对承载着历史痕迹与记忆的院落要慎拆,“五道营胡同,著名学者、被称为‘北京通’的金受申的故居就在这个胡同口,在城市改造中夷为平地,建成了环城公园,公园里还有他家的柿子树,试想,如果公园保留他的故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是多么具有情调的事情。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象征,凝聚着北京的历史和北京人的乡愁,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好、利用好北京的四合院。” (文汇报北京3月19日专电) 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