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8月31日电(记者徐扬 赵洪南)“这里埋着我的工友和乡亲,也给我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和身体上永远的伤痛。”这是高庆岐生前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在刚刚修缮过的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内,面对累累白骨,83岁的高多贤回忆起父亲当年在矿上死里逃生的经历,老泪纵横。 当时,还只是孩子的高多贤,亲眼看着父亲被日本人抓去做劳工。“那情景一辈子都忘不了。” 1944年,高多贤家住的村子——锦州义县刘龙沟乡高家沟村里来了日本人,挨家挨户的给老百姓照相。 “起初,村里人搞不懂日本人为什么要给他们照相。”高多贤说,后来才知道日本人的险恶用心,照片是用来抓劳工的“证据”,即使抓到的劳工跑了,也能拿着照片找到他的家人。 在日本人给高多贤一家拍完了那张所谓的“全家福”后,高多贤的父亲高庆岐、大伯和叔叔都被日本人抓了到了阜新太平矿(今海州矿)做劳工,开始了“拿命换饭吃”的非人生活。 长期研究日本侵华史的辽宁省委党校教授李秉刚说,1936年10月1日,日伪“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成立“阜新矿业所”,开始全面掠夺阜新煤炭。 日本侵略者在生产上奉行“以中国劳工生命攫取资源”的政策,“要煤不要人”。他们通过把头招骗、摊派劳工、抓捕战俘和平民百姓等手段,每年弄来几万人下井挖煤。 现藏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国民政府东北行辕审判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书”中,详细记述了萩原四郎任伪满阜新县参事官期间,强征“一万六七千人送往阜新煤矿充当劳工”的犯罪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