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血肉紧相连,鱼水不能分。万众一心团结紧,把东洋鬼子全杀尽!”……1940年,出生苏中、年仅16岁的公公袁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了陈毅领导下的新四军,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六连指导员,对日、伪顽军展开了黄桥决战、强攻车桥、进军天目山、高邮攻坚战等一系列浴血战斗,身受枪伤,九死一生,但志比钢坚。 翻阅《袁俊将军文集》中公公记述的《进军天目山》、《对日寇的最后一仗》、《扬帆飞渡破敌阵》、《拂晓的攻击——忆田花园战斗》、《难忘的沂蒙乡亲》、《英雄部队功勋永恒》等数十篇描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激烈战斗经历的纪实文章,禁不住热泪夺眶,扼腕唏嘘今日之和平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它是用多少个先躯英烈的鲜血、生命浇铸而成的啊! 1944年底,抗日的烽火以其更加猛烈的气势在神州大地燃烧着。日本侵略军在人民战争无边的火阵里被烧得焦头烂额,正进行着垂死挣扎。党中央决定成立以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的苏浙军区。公公所在的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随之改番号为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支队。整编后不久,夜渡长江天险后的第七支队即冒着侵人肌骨的凛冽寒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至苏、浙、皖交界的广德以南地区,建立前进阵地,打开南下天目山的通路。在一次解放孝丰县城的激烈战斗中,第七支队以一个团的兵力打击五倍于我的日伪顽军五个团的兵力。在其他纵队的配合下,经过五天的殊死战斗,终于把敌人打垮,歼敌1700余人,解放了孝丰县城,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 “天上飘着雪花,地上洒满了鲜血。同志们用自已的热血和生命保卫阵地。四连指导员汪德恕是一位机智勇敢的指挥员,他和连长紧密配合,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后来,当敌人又集中兵力冲向山头时,汪德恕忽地跳出阵地,高声喊道:‘共产党员跟我来,冲啊!’这时候,一颗子弹从他口中穿过去,牙齿打掉了,满口是鲜血。他忍着剧痛,仍然带着战士们冲锋,把敌人又打了下去……”“在3月7日的另一次842高地阻击战斗中,八连指战员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顽强阻击,连续打退了敌人六次进攻。上阵地时全连干部战士83名,最后只剩下连长、副指导员、一个副排长和几名战士。三排副排长季少青率领七班在掩护主力抢占主峰的后山战斗中,英勇奋战,顽强抗击了一个多连敌人的三次猛攻,在身负重伤、战至最后一人的情况下,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在《进军天目山》一文中,公公泣血追述着他和战友们英勇顽强的生死战斗经历。 战斗是惨烈的,生活却是极其艰苦的!公公写道,部队的粮食极端困难,有些单位甚至经常断炊,有时候只能靠竹笋、野菜充饥。干部战士不少人由于缺乏营养患了夜盲症。为了解决给养等问题,刚从连指导员调到团政治处当民运股长不久的公公,又被团政委彭德清、政治处主任蒋新生委派到可能会成为重要战场的孝丰北区当区长。公公仅带领两名干事和配属的分队,一方面向新区的老百姓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揭露敌人残害百姓的罪恶,一方面发动群众,动员组织民夫、搞粮食、弄枪支弹药。一天,有个衣服破烂的老乡跑来说过去国民党区政府有几十支枪不知藏到哪里去了?公公便组织人顺腾摸瓜,多次做深入细致地工作,终于在深山里一个很隐蔽的小村子南边的围墙下面,挖出了20多支枪和3万多发子弹,他带人连夜送到前线。在纵队司令部,公公见到了正在指挥战斗的纵队司令员陶勇。陶司令看到送来这么多的武器弹药,高兴地把桌子一拍:“好啊,你这个区长当得不错嘛!正是需要武器弹药的时候你们就来了,这下子,我们胜利就更有把握啦!” 最扣人心弦的,是公公记述他所在的部队于运河线上的重镇——江苏高邮对日寇进行的最后一仗—— 1945年12月19日深夜,朔风如刀,寒气逼人。公公所在的连队奉命沿运河大堤向南,对高邮城外围土城负隅顽抗的6千余名日、伪顽军发起攻击。此时,距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3个多月,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已经彻底胜利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