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周恩来侄女做客扬州 讲述“西花厅的家风与家规”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新闻网 崔佳明 参加讨论

    中新网南京6月14日电 (记者 崔佳明)14日,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宜做客扬州宝应话家风《我所知道的周恩来与邓颖超——西花厅的家风与家规》。
    周秉宜是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三女儿,现为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1949年至1968年期间,周秉宜曾在中南海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生活,从小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
    当日,周秉宜围绕“家风与家规”主题,讲述了她在西花厅与周总理夫妇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带大家一起领略了周总理高尚的人格品质与精神内涵。
    家风——没有特殊待遇的领导干部子女
    作为总理的侄女,周秉宜从来就享受不到所谓的领导干部子女“特殊待遇”。
    周秉宜回忆道,某年夏天,总理在西花厅接待苏联外宾。国务院招待科的工作人员就准备了一桶冰淇淋,用以招待外宾。工作人员看见两个小孩儿在,就给周秉宜她们一人盛了一小碗。“很快我伯母就知道了,她把那位工作人员严厉地批评了一通。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我们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冰淇淋了。”周秉宜说。
    有一次,中南海西花厅的警卫员摘了院子里的海棠煮给几个孩子吃,受到了邓颖超的批评。“在伯母看来,房子是国家的,院子里树结的果子也是集体财产。”周秉宜说,这些果子是归集体管理的,就是总理要吃,也是要花钱买的。
    周恩来总理还规定,家里的小孩子上了小学就不能再在西花厅吃饭了,必须去吃大食堂。周秉宜说,她上小学的那年,总理的卫士长发给她一个搪瓷缸、一把勺子,给了她两毛钱,让她和哥哥一起到国务院第三大食堂打饭吃。从那以后,除了老家来了亲戚外,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如此。
    家风——“我是人民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
    时至今日,周总理离开我们已整整40年,全国人民忘不了可敬可爱的周总理,周秉宜更是对总理有着无限怀念。她写作不用电脑,关于总理、家史的每一个字,她反复考据认证,然后工工整整地手写在稿纸上,一字一句,恳恳切切。
    但是,每每谈起自己的亲伯父,周秉宜却习惯恭敬地叫声“总理”,极偶尔才会称呼“伯父”。在她看来,“总理侄女”的身份并没有那么重要。周秉宜清楚地记得,她上小学五年级时,七妈跟她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伯伯是全国人民的总理,他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们周家服务的。”
    周秉宜对这句当时自己似懂非懂的话印象深刻。很久之后她才知道,当时绍兴老家的亲戚专门来北京托总理出面调停村里平坟事宜,并且要求为他介绍一个工作,总理特意为此召开家庭会议,并向在场所有周家人严肃指出:“我是人民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
    周秉宜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小学时坐公交车来回到首都剧场看戏的事情。那一次演出,总理招待外宾坐在前排,而自己的座位是观众席的最后一排,就是这张戏票,还是总理对她的一次奖励。总理一直都教育孩子们遇事要自己解决,不要依赖他们,不要有“特殊化”的思想。
    “从记事开始,诸如‘你们小孩子没有为人民做过贡献,没有资格坐公家的车’之类的教诲不绝于耳,总理和七妈自然是关爱我们的,但这份爱,也是严格的原则。”周秉宜说。
    聊起周家“家风”,周秉宜沉思良久:“周家人都很本分,这也是总理教育的结果,他总是让我们向劳动人民的子弟学习,她说劳动人民的子弟热爱劳动、勤俭朴素,有很多好品质。”
    退休前,周秉宜是《国际贸易》杂志的美术编辑,她没有想过要打着总理的招牌沾什么光,“我们那会儿干活儿可累了,印刷厂什么的,都得自己跑,不过领导对我还是满意的,说‘什么事交给小周,她总能办得比你想象中要好’,得到这样的评价,我特别欣慰。”
    退休后,周秉宜从事家史研究,她说周家人那股子荣辱不惊、不卑不亢,可能跟周家祖上几代都当“师爷”有关,“师爷就是从前给人出谋划策的,在幕后,动脑子多一些,出去‘表演’少一些,而且是读书人,守规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