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艺术脉络清晰 随着田野考古的不断深入,后来又在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和西山坪遗址发现更早的前仰韶文化彩陶,这些具有初始特征的彩陶将甘肃及以西邻近地区彩陶起源的年代追溯到了距今7000年前的年代。已有的发现完全能证实甘肃史前彩陶具有完整的起源与发展序列,这样的序列不仅在中国其他区域没有见到,在世界其他区域也没有见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原始艺术生长的典型区域。 甘肃及邻近区域的彩陶,距今7000年以前起源于陇东至关中西部边缘一带,经过半坡和庙底沟文化时期的提升发展,到马家窑文化时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前仰韶时期和仰韶前期(半坡和庙底沟)的彩陶,与关中地区属于同一系统,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传播动能。自仰韶文化晚期即大地湾四期文化(石岭下类型)开始,彩陶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进入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的地域特色彰显,形成独特的纹饰发展演变体系。 甘青地区彩陶纹饰演变的主线,即由旋纹向四大圆圈纹的演变趋势,以往一些研究者已有明察。张朋川先生对于旋纹向四大圆圈纹发展的脉络,曾经有比较明晰的勾勒。他说:“以石岭下彩陶的变体鸟纹发展成以圆点纹为旋心的二方连续纹。石岭下彩陶的瓶和罐将变体鸟纹列在上层,将变体鱼纹列在下层。”他进一步指出,“马家窑类型彩陶这类图案花纹的结构与石岭下类型彩陶相同,以表示头的圆圈为旋心,圆圈两边斜对的弧边三角纹反向地旋动。但在弧边三角纹内出现了小圆点,作为旋心的圆愈来愈大,由圆点纹变为同心圆纹,显示出旋纹的雏形。发展到半山文化时期,旋纹有了成熟的面貌,成为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花纹……发展到半山晚期,旋纹的旋心圆变为大圆圈,圈内的花纹较复杂,有网纹、叶纹或十字、米字的间隙中再填圆点等各种花纹。”“发展到马厂时期,四大圈之间连接的旋纹消失,这种四大圈纹成为马厂彩陶的代表花纹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