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教材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指导,依据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全部历史进程,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编,从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考察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深刻社会背景,分析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论证不同类型、不同性质革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革命目标、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依靠力量等方面的异同,展示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全面、客观、清晰地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充分肯定了革命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教材突出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主题、主线以及主流、本质,强调“道路决定命运”,以中国革命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彰显和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科学真理。 教材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吸收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事件、人物进行综合研究,科学分析这些历史事件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方位和作用。教材从中国革命史学科特征出发,全面反映敌、我、友,左、中、右各方面的实际状况、相互关系和矛盾斗争,评述功过是非、总结经验教训,旨在通过理性升华,提高广大师生的鉴别能力和思想理论水平。 教材在总结历史经验、阐释历史规律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近年来,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丑化、否定中国革命的杂音和噪声不绝于耳。教材对其中涉及的诸如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论述,从正面辨析澄清,起到了为中国革命正本清源的引领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适用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不能替代自2007年以来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用于高校本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王顺生,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革命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