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审视(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阎浩岗 参加讨论

    用历史眼光看待文学革命
    在文学革命发起阶段,一些人确有许多过激言辞和观念,例如主张废除汉字,对中国传统戏曲和传统文学否定过多,将“新”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另外,在文学形式特别是诗歌形式的探索方面,也走过弯路。对于这种偏激或偏颇,也应历史地看待。首先,这种过激言论是出于“矫枉过正”的需要。虽然白话文主张已有前奏,但直到文学革命发动之时,此主张仍如石沉大海,响应者寥寥。当钱玄同代表《新青年》杂志向鲁迅约稿时,鲁迅就明显感到了这些先驱者的“孤单寂寞”。正因如此,才有了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在当时旧势力和旧思想极其强大,一派死气沉沉的文化环境中,在文坛若不发出尖利刺耳的声音,难以引起广泛注意。同理,那时否定“贵族文学”,是为大力提倡“为人生”的平民文学;反对鸳鸯蝴蝶派,是为纠正以文学为纯粹消遣游戏的创作观念。其次,上述偏颇之处在外来批评及新文学阵营自我反省之后,逐步得到了纠正。废除汉字之说并没有多少人呼应,旧戏曲也并未消亡。鲁迅在写出《青年必读书》的同时,也在北大开设中国小说史的课程。闻一多等人提倡“新格律诗”,对早期白话诗作了一个“否定之否定”,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又并非完全复古,而是延续和发展了自由体诗的长处。
    一百年过去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经验教训需要全面辩证地分析总结。文学革命发起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今仍有研究的必要。例如,如何看待当时一些矫枉过正的行为?矫枉过正之后怎样施行补救、更好地发展新文学?在指出历史人物的偏颇、揭示文学创作的教训时,如何既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予以客观分析,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同情,同时又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加深对文学革命的认识?这些问题在今天的文学创作中仍然时时回响,仍然需要文学研究者的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可以肯定的是,五四文学革命在加快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文学观念更新,促成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向新思想新道德转化方面,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应继承发扬五四文学革命精神,勇于打破不合时代要求的旧观念、旧意识,努力创造出既服务广大群众,又适应世界潮流的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文化。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