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爱国将领吉鸿昌“作官不为发财”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晚报 刘岳 参加讨论

    爱国将领吉鸿昌“作官不为发财”
    “我为抗日而死,死也不能倒下”作官
     
    不发财 烧制茶碗牢记父亲遗训
    1913年的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从河南扶沟吕潭镇前往堰城投军。打起仗来,他经常袒胸露背、赤膊冲杀,人称“吉大胆”。冯玉祥对他很赏识,送他到模范连当学兵,之后提升他当手枪连连长。
    1920年5月,老父亲吉茂松(字筠亭)患病,25岁的吉鸿昌回家探望。老父亲依依不舍地嘱咐他:“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作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含泪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
    老父亲病逝后,吉鸿昌把老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嘱咐书写在细瓷茶碗上,右题“先嚴筠亭公逝世纪念”,左记“摘自先嚴遗嘱 吉鸿昌谨赠”,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严肃的发碗仪式并立下誓言:“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作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把“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一直带在身边,直到英勇就义。
    倾囊办乡学 使国家强盛不受侵略
    吉鸿昌只读过两年私塾,从军后切身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恼。1922年,部队移防河南,在文书郝子固的陪同下,吉鸿昌回家探亲。他对郝子固说:“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光靠咱们这些当兵的打仗不够,要让贫穷子弟上学读书,我准备在家乡办学。”
    吉鸿昌把多年积攒下的100多块银元全部拿出来,利用城隍庙作校舍,创办“吕北初级小学”,还说服郝子固留下来,当校长兼老师。吉鸿昌交待:凡贫穷儿童入校一律免费,书籍文具由学校供给;特别困难者给予衣物、鞋袜等生活补助。
    吉鸿昌买来织袜子、织毛巾的机器,组织学生半工半读,解决他们吃饭、买书的问题。当师长的时候,他又买来一辆快报废的汽车,供学生学习机械原理,学开车、修车。这些办法吸引不少贫困子弟前来求学。
    1929年,吉鸿昌当宁夏省主席后,在吕潭镇西北隅置地50亩兴建新校舍,校名改为河南省私立吕潭中学校,学生1600多人,规模超过扶沟县立中学,号称“豫东第一”。
    吉鸿昌每次回家乡,都与学生们一样食宿在校,查看学生寝室、食堂,了解教学情况。有一次他给学生讲话:“我办学有两种想法:一是培养人才,使国家强盛,不受帝国主义侵略;二是古往今来武将很少有好下场,一旦跌倒,难免家灭满门、财产充公。与其叫别人充公,何如早些我自己充公,给国家、给老百姓办点有益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