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曾经风雅曾经俗(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刘德龙 参加讨论

    二、明代书画消费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它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收藏史中的经典。《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末年开封汴河沿岸街道的繁华景象,反映了社会万象,深受百姓喜爱。围绕《清明上河图》,大量研究者从绘画本体的造型语言、题名、寓意、画面故事、描绘地、真伪、作者、时代等十余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
    《风雅之好》的作者叶康宁绕开了以画面为中心展开研究的思路,将《清明上河图》作为一个映照世间万象的“物”,以社会学、经济学视角将其在收藏、转售以及作为礼物被赠送过程中复杂的关系网络与人情世故追寻出来,展现了明代嘉万年间士绅、精英阶层的欣赏风尚和经济关系。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关于明代书画市场的概括性论著,涉及了书画市场的各个环节。
    叶康宁将全书分为“世风”“需求”“阅市”“古董商”“价格”“赝品”等八部分。他指出,“嘉万年间虽然北有边警,南有倭患,但空前繁荣的经济依然为明帝国营造出承平景象”,因此,“以士商为主体的有闲阶层热衷于声色犬马,庋藏书画不仅是时尚,更是判断清浊、区分雅俗的标杆”。书中,作者透过主要情节:王忬求画、黄彪作伪、汤臣索贿、严氏杀人,将围绕《清明上河图》所引起的一场风波串联起来,进而思考书画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消费需求与消费环境的关系以及古董摊肆、古董商、居间人的关联性,探究书画价格的形成与变化,特别提出了“赝品”概念及其在书画交易中存在的原因。借谈论《清明上河图》为契机,深入到明代社会权利的毛细血管中,查看书画在其中所起到的润滑剂作用。
    古玩书画被渲染为“高人胜士”“风神之所寓”,赋予了“文雅”“脱俗”的特质,既是经济实力不动声色的彰显,又是文化品位的象征,所以收藏是新兴富裕阶层证明其获得并保持尊荣的便捷手段。书画不是“俗物”,却可以办“俗事”,书画具有贵重、雅致又轻便的特点,使其成为贿赂的常见媒介,并有个专门的名字:雅贿。“收受书画比直接收受财物安全得多,书画价格的模糊性保证了它的安全性”,在明代,书画还曾被充作俸银、礼金,当然也可以作为礼物。“名家书画成了交通上官的利器。”而且“以书画作为礼品,为馈送行为涂上了文雅的保护色,送者安心,受者坦然”。从而使书画在社交中具有多重特质:友朋馈赠交流的佳物,结交权贵的媒介,自我标榜、免俗的捷径,斗侈等炫耀性消费的最佳物。《风雅之好》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扒开了历史深处汹涌暗流的一角,展现了书画消费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为了能够达到政治目的,在书画交易过程中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王忬花了“千二百金”购买《清明上河图》(赝品)以取悦权臣严嵩,可谓是不计成本。当然这个成本是指书画本身而言的,虽然以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成交,但是对于王忬想要达到的政治目的,这“千二百金”不算离谱,属于正常“预算”之内的费用。书画这类具有炫耀性、偶然性的消费,价格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成交价格起伏很大,用书里的语言来说:“饥来当不得食,寒来当不得衣,半个铜钱不值得,被人哄了十两、百两;富贵时十两、百两谋来的,到穷来也只做得一分、二分。”
    在《风雅之好》中叶康宁还整理了1522-1619年(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书法和绘画的交易价目。文人耻于谈钱,项元汴喜欢在其所购藏的书画作品背后记录购买时的价格,成为被人耻笑的把柄。如此风尚下就鲜有人愿意在著作中详细谈论书画交易价格,所以关于书画价格的记载极少,只是在闲谈和笔记中偶尔提起,叶康宁为此书的画价目耗费近10年之工,真真难得,此价目表为后来的研究者的继续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