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 李孔昭 盘山 李孔昭,字光四,蓟州人,崇祯十五年进士,因时局纷乱没有就职。清兵攻破蓟州时,李妻殉难,遂携母归隐盘山。孔昭亲自砍柴割草,采摘果实,生活自给。母病时,使用刲股疗法,孝心可见。孔昭与宝坻单者昌、崔周田、刘继宁组成了“隐逸”小团体,往来不断。崔和刘延聘孔昭为儿子们的老师,教书闲暇,几人谈古论今,甚是洒脱。 孔昭有很多著作,民国仇锡廷重修《蓟州志》时,录入他的《秋壑吟》,中有《咏雪》一首:“无功苏草木,有道合时宜。飘然天地间,万物谁能缁。”追求高洁可见一斑。也许是当初乔装功夫了得,今天难觅李翁旧物。李江诗云:“曾拜先生之墓于白马泉……后又得先生遗像于其裔孙家,皇冠野服,粹然有道之容。”刘从雅撰写了墓碑志,刘从心撰写了碑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先师的仰慕与自豪。 ·清朝· 穿芳三隐 穿芳峪 穿芳峪三面环山,曾经山泉众多,涌流交错。清末,文士李江、王晋之与李树屏等来此修建园林,同游共乐、赋诗怡情、办学助贫,创下一方乐居景象,人称“穿芳三隐”。 李江,字观澜,祖居金陵。李江聪颖端庄,性嗜读书习字,同治元年进士,与同科状元崇绮是挚友。同治九年在穿芳峪建成“龙泉园”,依山傍水、水清林茂,“一官不肯换龙泉,地秀真疑有凤鸾”。园内有屋舍十余间,“龙泉精舍”是知己讲求学问的地方,“梨云馆”是友人的下榻之处。园中有一茅亭,“范式”土床,如“邵子之安乐窝”,这块“邵窝”木匾现藏于小穿芳峪村。张士民先生珍藏着王晋之为龙泉山人(李江)镌刻的木板画模《龙泉园图》,书页大小,呈现园中景观与布局。李江有《龙泉园集》十二卷传世,思想抱负、人生感悟流淌于文字之间。 王晋之,字竹舫,蓟州人,李江的挚友。同治十年建成“问青园”,躬亲劳作,种树开田,因行医还种植草药,总结出植树农耕经验。晋之擅画,常有人携银来求,李江认为穿芳峪的石头造型丰富可以入画,果然集成“穿芳峪石谱”。李江说居穿芳有“三乐”,山水、友朋、文字,而晋之补充为“四乐”:“余举家隐此,父母兄弟妻孥终日雍雍熙熙,兼有家庭之乐”。晋之有《问青园集》十三卷留存于世。 李树屏,字小山,蓟州人,李江的学生。树屏幼时移居穿芳峪,后修建了“八家村馆”,意为八位文友聚集之所。李江等人办起了义塾,助资者多,村人争相送子读书,树屏是首任教师。现村里可见半截残碑,正是义塾碑记:“吾知穿芳一峪,山水清奇,钟毓特盛,奋兴鼓舞,必有人才出于其间……”八旬老人郑中和依然记得当年走进学堂,向孔子像和教师名册行礼的情景。老人保存着李树屏亲笔书写的习字课本,教书育人的师者风范可见一斑。树屏生平著述颇丰,整理出版《龙泉园问青园合集》(1894年,又称《龙泉师友遗稿合编》)《里党艺文存略》(1942年),著有《八家村馆集》《铁籁词》等。 此外,穿芳峪尚有万青藜建的响泉园、崇绮建的问缘草堂、纶雨薌建的乐泉山庄等,亦具隐逸之实。据现存响泉园的照片,景色葱郁有致、人物气度超然。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