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随着经济发展,环保问题已受各国的重点关注。日前,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期间,中美双方讨论的议题之一是气候变化合作。对于全球变化和生态建设等问题,古老而年轻的历史地理学将大有所为。围绕新时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 时空领域不断拓宽 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毛曦表示,与传统沿革地理有密切关系的历史地理学,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于50年代。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学中的一门“显学”。 随着学科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时间范围上下延伸;空间范围不断拓宽;专业领域不断分化整合;学科问题不断强化。 “时间范围向上突破了新石器时代的限制,将研究的时间上限向上延伸。”毛曦对记者说,学界还对此还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将时间上限确定为新石器时代的原因和背景,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连续性以及现有条件等方面系统论证了将旧石器时代纳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晓峰表示,时间向度向下延展,应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举例说,对民国时期历史地理研究、“三线建设”历史地理研究都很必要。其它政区地理中的飞地研究,历史地理相关的地名学、地图学研究都有待加强。 在空间上,主要表现在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范围不断开拓。毛曦介绍,近年来,我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者,对相关理论问题发表了系统见解, 对诸如西北、西南、华北、东北、华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区域历史地理作出专题研究,内容涉及自然与人文的诸多领域。此外,历史地理研究也逐渐呈国际化趋势。 “就空间而言,历史地理学还要考虑太阳辐射、太阳黑子、大气环流等宇宙空间的一些问题,范围已经扩大到地球科学、天文科学领域。” 蓝勇表示,现代历史地理学还广泛借鉴和参考了现代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生态学、气象学、物候学、天文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毛曦认为,与其它学科结合,特别是从一些新兴的学科的视角来看待历史地理问题,将激发历史地理学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认为,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应重点开展以下七个领域的研究。具体如,加强中华文明演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高分辨率环境要素序列建立与时空特征分析,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适应研究与不同地域适应模型建立,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华夏故土嬗变集成研究及其图谱编制,文化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 蓝勇认为,在历史人文地理研究领域,历史社会地理、历史物流地理、历史风俗地理、历史学术地理的研究应加强,如匪患地理、帮会地理、服饰地理、建筑地理、饮食地理、交通方式、资源物流、风尚区域、地域思想、地域人群等等方面的研究空间还十分大。 经世致用 关怀现实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开拓,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葛全胜介绍道,历史地理学得到了蓬勃发展, 并在历代疆域政区研究与历史地图的编制,历史气候与自然灾害研究,历史时期地表过程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区域综合与重大历史事件研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与适应模式研究,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等,许多领域取得了若干进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历史地理学迎来了发展良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朱士光欣喜地说,新时期,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文化步入新的阶段,给历史学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提出了很多课题。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侯甬坚表示,许多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人文特征的文化研究项目吸引了各地的历史地理学者,以不同的方式组织人员,积极参与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文化产业策划、文化遗产研究等实际工作,发挥历史地理学经世致用的学科特点和作用。 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关怀,使学科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朱士光一直有个想法,希望对于国家河流湖泊水域、水资源,有历史地理学学者能够像郦道元当年那样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写一本新的《水经注》。朱士光说,随着历史变迁和环境的变化,有些河流消失了;有些还在,但是水量减少、或者受到污染,不能像原来那样为两岸居民供给资源了。如果还参考原来的资料已经没有指导意义了。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的思维,已经贯穿当代时期和未来时期,使该学科与现实联系更为密切。”蓝勇说,历史地理学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大参考价值。如这些年来,东北亚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西部开发、资源东调、环境变迁等历史地理课题受到各类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也在内外舆论宣传和外交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对历史地理学的重视,反过来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积极发展。 开放视野 走向世界 历史地理学的传统方法是逻辑推证法,利用历史文献材料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唐晓峰对记者表示,依据传统方法,如何全面掌握文献、获取历史资料信息,成了学科发展的制约点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手段越来越多。蓝勇表示,采取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新手段和新方法,如电脑分析技术、孢粉分析法、C14测年、树木年轮判读、热释光法、熏花分析法、航空及卫星测量法等手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推理。 “在研究方法上应该鼓励更多在思维、方法和手段的新探索,加强宏观和微观视角的研究。”蓝勇认为,宏观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天地生综合研究。微观方面,亟需以一个村、一个寨、一座山丘为空间背景的环境变化序列研究,以提高研究信度。此外,历史地理学应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研究视角,向相关学科学习方法和手段,向海外学习的研究理念。从具体个案研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地理学原创的新话语。 历史地理学科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了。朱士光认为,发展到这个地步,理论上提升已经变得很重要了,他建议,在把国内的有关历史地理研究进一步做好的基础上,关注国际上的历史地理研究,以促进学术研究走向世界,拓宽国际话语权。 对此,毛曦建议,一方面, 以全球史观为指导, 研究全球历史地理问题、中国历史地理问题和中外历史地理比较;另一方面保持区域意识,重视跨国家、跨民族、跨地区历史地理研究,并寻求全球性与区域性的内在统一。他表示,这不仅可以“发掘出新的意境”,拓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而且更便于深化专业学术研究,发现各历史时期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变迁的规律与特点,把握中国历史地理的世界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地理的重要影响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