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沉下心来读点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习时报 廖珍玉 参加讨论

    历史从昨天来,联系着今天和明天,是不可割断的。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横断面都是波澜壮阔的,都是一件件、一串串的历史事件的生动展现。我们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认识历史的复杂,抽丝剥茧,才能够深刻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原貌。任何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提出了“古今中外法”,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他主张不要下简单的判断,而要全面辩证地加以分析。他曾经提出,“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完全错误的”,认为纣王经营东南,秦始皇统一中国,曹操统一北方,这些行为对中华民族是有大贡献的。当然,史书也不可能绝对真实地记载历史的全部。当年我们曾经堂而皇之在国家媒体宣传亩产万斤,在教科书中高呼领袖万岁,在冤假错案中伪造历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认清历史的真相、克服历史的局限,不但要多看书,更要多思考,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不经过思考,不敢质疑,就容易陷入把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阶级化的迷途,就难以接近历史的真相。我们要深入研读史籍,但不迷信史籍,更不能拘泥于前人的结论,而是把人物、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另外,读历史,如果仅仅看到帝王将相的勾心斗角、才子佳人的恩怨情仇,或者仅仅把历史当作职场的“厚黑教程”,那只能说是明珠暗投、误入歧途了。
    学史的最终目的是学方法、理思路、找规律,掌握科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我们必须把学习历史与当前正在做的工作连接起来,着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共同点和相似处,尤其要从前人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教训中举一反三,学习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开创未来而不重蹈覆辙。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较富裕的朝代,按现在的核算方法,宋朝的GDP占全球的50%,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国。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为什么无法持续,宋朝为什么会灭亡?如果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对社情民意、民族矛盾、周边关系和国际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就会明白,繁荣并不是社会稳定的天然代名词,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无论多发达,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消除内忧外患。相反,如果统治者处置不当,社会财富的增加甚至会成为分配失衡、官场腐败、社会奢靡、招引外侵的诱因和温床。宋代出现的这种“繁荣中的危机”同样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引以为戒。纵观中国近代史,同样可以看到,人民也曾经选择国民党,否则它的北伐就不会成功,它就不会在全国掌权。可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要和平、发动内战,将腐败进行到底,它让人民彻底失望了,人民终于抛弃了它。中共则高举反内战、反饥饿、反腐败的大旗,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选择只是过去式,而人民选择则不仅是过去式,还是现在式、将来式。
    党史、国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立党、兴党的精神瑰宝,蕴含着立国、兴国的政治智慧。我们每一位中国公民特别是共产党员,都要珍惜这份历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以史为鉴,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一个大问题——中华民族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013年第8期《同舟共进》廖珍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