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蹴鞠运动早期群体及传播路径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段颖龙 参加讨论

    二、战国齐地蹴鞠运动兴盛的原因
    战国时期,民间社会异常活跃起来,不但从学术思想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兴旺景象,而且民间社会文化活动也开始见诸史书。《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曾对齐宣王说:
    “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由此可见,战国中期的齐宣王时代是齐国国力走向鼎盛的阶段,齐都临淄之民已经普遍兴起了各种乐器演奏活动,斗鸡、走犬、六博、蹋鞠则是民间游戏项目,其中“蹋鞠”即蹴鞠。《说文》:“蹋,践也。”这表明此时的蹴鞠已经不再是黄帝初创时“使人执之”的初始状态,而已是专以足脚蹬踏踢踹的游戏形式了。《史记·苏秦列传》亦有记载称齐国之民不但殷富,且多“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蹹鞠者”。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说明蹴鞠运动在齐国已然成为军事训练的一个科目。《荀子·议兵》载:“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王先谦注:“技,材力也,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结合前述史料,可推断齐国军队里的“技击”中很可能就包含“蹋鞠”运动冲撞、配合以及对抗的技巧。战国中期,齐都临淄是包括兵学在内的各种学术思想汇聚的地方,蹴鞠作为一种群体对抗运动,应用于军事训练之中是很自然的事情。
    此外,通过运动达到养生保健、观赏游艺的目的也是蹴鞠兴盛的重要社会基础。通过有规律的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摆脱各类疾病,古人很早就有这种意识。《吕氏春秋·古乐》:“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帝尧统治初期,由于洪水泛滥,阴气厚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故帝尧发明了一种舞蹈让民众练习以增强体质。上古“舞”、“巫”、“武”三字读音互通,黄帝的“蹴鞠之戏”与帝尧的“作为舞”似乎都有远古巫术色彩,也具有威武的军事操练的元素。明陈继儒《太平清话》载:“蹴鞠始于轩后,军中练武之剧,以革为圜囊,实以毛发。”更直接阐明黄帝将蹴鞠看作是练武的舞蹈。《史记·乐书》:“若尧、舜乐名《咸池》、《大韶》,汤、武乐名《大濩》、《大武》也。”其中的商汤的《大濩》与周武王的《大武》虽为乐名,但所配舞蹈却是带有军事巫术性质的“武舞”,殆与黄帝的“蹴鞠之戏”性质相同。但由于武舞需要手执兵器,看起来更加庄严、肃穆,而“蹴鞠之戏”则更具互动效果,易被民间接受。据考证,滋养了中国古代的养生与医疗思想源泉的《黄帝内经》乃是在战国中期齐都临淄培养了百家之学的稷下学宫中著成[2]。那么既然齐都稷下之学的作者多以“黄帝”托名,说明齐国保留了黄帝部落的很多思想和学术,那么源于黄帝时期的蹴鞠在齐都临淄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蹴鞠运动的早期传播
    除齐国以外,战国其他地区难道就没有蹴鞠这项活动了吗?从史料记载来看,答案应是肯定的。《西京杂记·卷二》载:
    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汉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途),亦竞其家。新丰本秦骊邑,汉高祖按其家乡丰县格式改建,并迁来丰县居民,故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