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日历史问题一直是制约双边发展友好关系的一大障碍,尤其是近年来,日方在历史问题上的不当言行,导致双边关系不断恶化。在您看来,中日历史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步平:所谓中日历史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当年日本发动的战争历史的认识所产生的争议。谈历史问题,我想先厘清一个概念。我们所说的历史问题,实际上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的对话。一是政治层面,也就是政治家的对话,政治家必须对历史表明基本态度,比如说在中日关系中,是否承认当年日本对中国战争的侵略性质以及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犯下罪行的事实,政治家要有一个基本的、明确的态度。二是民众层面的对话。跟日本民众交流过的人会知道,大部分的日本普通民众也是希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但是,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又会发现,很多日本民众并不了解当年战争中日本的加害责任,也不了解我们的感受。与此同时,其实我们也不太了解他们对于战争的感受。也就是说,中日民众之间存在缺乏相互理解、沟通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个口号、一个表态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双方努力做大量细致、深入的交流工作。这个层面的问题往往被简单化、标签化。三是学术研究层面。我们现在讨论的多数问题和学术研究有关系,比如南京大屠杀被害人的具体的数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计划性等具体问题。这三个层面彼此交错,既不是完全分离,也不能完全等同。 如果把三个层面混为一谈,就会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难解。拿日本对中国战争的性质来说,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人就是不承认侵略性质呢?从政治层面来看,日本国内政治家中确实有一些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恶劣言论,但另一个事实是这些人不能代表日本民众的历史认识,而且在政治家中并不占多数。当然,政治层面的少数政治家的不当言行影响了社会舆论,造成民众层面对日本人整体印象恶化。从学术层面来看,尽管日本学者也非常坦率地承认对中国的战争是侵略战争,但随着我们讨论的深入,也发现了问题。比如,从1931年到1945年是中国抵抗日本的战争时期,中国的对手一直是日本,但日本学界一般把这场战争分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战争,1941年之后主要是针对欧美的战争,最后一个阶段是苏联参战后的战争。对日中战争,多数人承认是侵略性的,但对1941年以后的日本对欧美战争的性质认定上,相当一部分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帮助亚洲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作为学术研究,他们有自己的逻辑,但和我们的对话就产生了分歧,这是需要进行学术讨论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