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784年,是乾隆年间,正是中国的盛世,清代中国是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 1650年清朝建立之初,中国人口因战乱从2亿又骤降到了1亿多,但经历了康、雍、乾三朝,到乾隆末年达到了4亿人,150年里面翻了两番,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在世界上不可比拟。 第一个条件是国内的和平。其次是从外部世界引进了新型农作物,主要是土豆、马铃薯、玉米等等,它们对水利灌溉要求很低,可在坡地发展,农业的范围扩大了,引发了所谓18世纪中国的农业革命。当然,一代人因为发展而付出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的代价,是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来偿还的。同时这150年间,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贸易出超,铜、银大量进入中国,又为劳动力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实体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 美国人对中国市场的遐想并没有很快地变为现实,但他们又舍不得放弃中国,因为美国在当时也还是一个处于成长中的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美国人获得了大量的机会。美国是西方对华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在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付出代价最小,得到利益最大的西方大国。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在不平等条约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构成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治外法权,第二个是最惠国待遇。 但同时美国又是西方大国中唯一一个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的国家;1869年,曾任驻华公使的蒲安臣,居然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代表与美国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其中不包括不平等条款,并涉及了后来成为中美之间大事件的华工问题。 华工问题,折射出了中美之间的情仇恩怨。它的产生,表面上看是中国到美国的移民问题。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后,华工是美国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但渐渐美国人对华工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对于美国来讲,种族主义永远是一个问题。在美国人眼里,华工本身也有问题。第一不信教,第二不融入美国社会,第三华工压低劳务市场价格,造成不公平竞争。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禁止中国劳工入境,后来又一再延长。 此时,美国蒸蒸日上,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距“中国皇后”号来华已有100多年,物换星移,美国将如何对待正处在衰落之中,似乎要被列强瓜分的中国呢? 第二阶段 从门户开放到二战:两次大战中国站对了队 二战中,中国坚持抗日成了美国战略的一步棋,中国也成了后殖民主义时代国际规则的内在行动者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具体反映在当时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的两个外交照会中。第一个照会于1899年9月向“在华利益相关”的各大国提出,中国市场要向各大国平等开放,任何大国不可在中国获得排他性的、独享市场的权利。第二个照会是在1900年7月,中国义和团“拳民”围攻北京东郊民巷使馆区,引起了包括美国的八国联军的干涉。海约翰提出,列强应当保持中国的行政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走向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之前美国基本上执行的是孤立政策,但是在门户开放之后,美国迈出了通向太平洋地区和整个世界的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