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人才难得——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人才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新湘评论》 郑林华 参加讨论

    使用人才 选拔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对于人才,如果只是尊重而不使用,就好比毛泽东说的,把人才这支“箭”拿在手里,连声称赞“好箭!好箭!”却不发射出去,这与叶公好龙何异?尊重人才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所谓选拔和使用人才,就是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方面,邓小平堪称行家里手,他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
    “文革”期间,由于极左错误的影响,很多专业人才被迫改行,学非所用,用非所长。邓小平认为这在人才使用上属于错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黄昆。1975年8月,邓小平在与胡乔木谈话时说:北大有个半导体专家黄昆,现在学校让他改行了,很可惜。同年9月,邓小平又为黄昆鸣不平:“有位老科学家,搞半导体的,北京大学叫他改行教别的,他不会,科学院半导体所请他作学术报告,反映很好。他说这是业余研究的。这种用非所学的人是大量的,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不然对国家是最大的浪费。他是学部委员、全国知名的人,就这么个遭遇。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北大不用他,可以调到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配后勤人员。”在“四人帮”当道时敢讲这样的话,可见邓小平气魄过人。可惜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尽管他多次为黄昆说话,但黄昆调往科学院的事仍然无法落实,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后,黄昆在邓小平的直接关心下才得以调入中科院半导体所。
    对于经济管理、经济改革方面的人才,邓小平也非常重视。早在1977年11月,邓小平与华国锋、李先念等听取国家计委关于经济计划问题的汇报时,他就在发言中指出:搞经济建设,我们的弱点是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要重视经济管理,要有一批管理干部,要在实践中选拔管理干部。管理干部不懂技术就不能管理。我们人才不够。从长远来说,要抓紧培养人才,善于发现人才,要选些中青年人。
    1984年10月,他针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说:“这个文件一共十条,最重要的是第九条,当然其他各条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1985年3月,他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朱镕基就是邓小平发现和选拔、重用的一位经济人才。
    1988年,朱镕基担任上海市长时已近60岁,在随后主政上海三年多的时间里,针对上海面临的重重困境,他大刀阔斧锐意改革,显示出过人的经济干才。邓小平曾多次到上海考察,对朱镕基的经济才干印象深刻。1991年4月,朱镕基被提升为国务院副总理,并负责处理三角债这一极为棘手的难题。朱镕基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三角债的主要源头是部门、地方和企业为追求产值和速度而盲目上建设项目,因而固定资产投资缺口严重,造成对生产企业设备、材料货款和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大量拖欠。因此,他提出从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入手清理三角债、顺次解开债务链的新思路。实践证明,抓住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投入1元就清理了4元拖欠,收效甚佳。邓小平多次赞扬朱镕基:我党高级干部中懂经济的不多,朱镕基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他还强调:我们党选干部不光要政治可靠,还要懂经济。1992年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朱镕基从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直升政治局常委,担任负责经济工作的常务副总理。朱镕基能够得到如此重用与破格提拔,与邓小平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事实也证明了邓小平选拔人才的独到眼光,正是朱镕基从1993年开始针对当时国内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十三条应急措施,未雨绸缪进行宏观调控,终于在1996年扭转了经济过热,控制住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有了这番宏观调控,中国后来才能成功抵御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