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张宪文:以“半步走”方针推进民国史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提及民国史研究,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张宪文。已至杖朝之年的张宪文仍以极大的热情活跃在学术舞台上,担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等多项职务。近日,张宪文向记者讲述他在南京大学伏案研究的经历和感悟。
    经历两次“被安排”
    张宪文说,他的研究历程是从两次“被安排”开始的,“1954年,我报考了北京、上海、沈阳的三所财经学院,最后却被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录取了;我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到后来任教时被要求讲授‘中国现代史’”。也正是因为这两次“被安排”,张宪文才得以进入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
    面对当时尚无学术积淀、无史料资源、无课程体系的中国现代史,张宪文没有气馁,开始探索尝试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1983年,他邀请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的几位学者,共同编著《中华民国史纲》(以下简称《史纲》)。
    民国史研究是中国通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当时的民国史研究尚未得到普遍认同。“在这种情形下,我必须认真思考《史纲》的每一条史料,每一个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是否符合历史真实。” 张宪文告诉记者,他坚持的第一个原则是实事求是,有真实史料根据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按照史料给予其恰当的评价;第二个原则是对历史认识的改进采取“半步走”的方针,即反映历史真实性应“一步到位”,但改变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实现。“就像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如果采取90度急转弯,就可能翻车。”
    “《史纲》花费了我很多精力,要纠正那么多不当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史料根据、无畏的学术勇气和历史责任感。”张宪文告诉记者,为了修改这部50余万字的书稿,从1984年6月至次年2月,他坚持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一直坐在那里改稿子。当时读小学五年级的小儿子看到他这样辛苦,还曾在作文中写道:“长大以后绝不学爸爸,天天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当然,这些辛苦没有白费,《史纲》于1985年出版后,获得学界一片赞誉。张宪文说:“尽管《史纲》对推动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客观上来说,《史纲》对历史真实来说只走了半步,我们还必须把没走的半步走下去。”为了全面、客观反映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2005年张宪文新编写的《中华民国史》付梓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