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用毛笔? 李忠杰:对,用毛笔。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当场研墨,然后用毛笔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个细节含义很深,非常令人感动。它实际上标志着中华民族终于重新站起来了。 调研抗战伤亡损失 用铁的事实说话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现在在从事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调查研究。这个调研工作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进行的呢? 李忠杰:抗战期间,中国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很多。1995年,国家宣布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按照1937年的币值计算,中国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这个数据的背后是惨痛的教训,是血淋淋的事实。因此,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问题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大课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从2004年开始就组织全国党史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共60万人,用十多年时间开展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大调研。 之所以开展这个调研,首先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当年伤亡的3500万同胞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对国际社会负责,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了统计数字,您和您的团队做了哪些调研工作? 李忠杰:调研工作非常复杂。为了搞清楚历史事实,我们采取“块块”和“条条”同时进行调研的布局。一是组织全国所有的省区市进行普遍调研,深入到乡村;二是到各个档案馆,包括各地方档案局、档案馆查询当年的历史资料及后来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三是到海外比如美国、俄罗斯、日本去查找资料。四是到台湾去查找。台湾这方面的档案资料非常丰富,他们也提供了很大帮助。所以我们所有的行政区全部普查了,这是“块块”。“条条”就是围绕着专题,其中包括慰安妇、劳工、细菌战、化学战、文化、文物、华侨等,作为专题来由专家调研,这样条块结合,使我们整个调研工作尽量全面、系统和详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