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纪念性质地名,从最早将黄帝陵所在地称作为黄陵,到近代全国各地很多以“中山”命名,比如中山路、中山大道、中山公园,广东香山县改为中山县,现在叫中山市。国民党政府为了表彰卫立煌,曾在安徽六安县金家寨设立煌县。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各市都有马路改名为中正路,上海的爱多亚路也改名为中正东路。台北有罗斯福路,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的城市中有斯大林大街。还有颂扬性的名称,并不太明显,实际上大家都明白,比如说中共一大会址的地方,原来是望志路,是用法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解放不久改名兴业路。这些地名有些存在时间很短,有些持续至今,这就反映出不同时期政府与民众的意志和情感,也反映出被纪念者的影响程度。 有一些地名反映一个阶段或一段时间的观念和价值趋向。比如民国年间冯玉祥主政河南时设博爱县、民权县,台北市有忠孝路、信义路、仁爱路等,各地有不少地名以自由、民主、和平、幸福、解放、复兴、建设等命名。 有的地名是地理环境的反映,这类地名在研究历史地理时很有意义。有的是当初概念与今天不同,有的当初是对的,但现在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具有规律的,比如河南与河北划分是以黄河为界,但也可发现,河南省有一些地方跨到黄河北边,所以地名本身归类是一回事,但以后发生了变化,这变化恰恰为我们研究历史上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根据。 还有一些地名体现了近代殖民的历史。帝国主义侵入我国后,一些地名发生了变化,比如东北的一些地名,在俄国入侵之后被换成俄国地名,香港被英国占据后,很多英国地名就被搬到了香港。比如香港的太子道,就是因为1922年英国王储爱德华到访以后,将一条街道改名的。又如上海的戈登路(今江宁路),就是当时为了纪念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英国人戈登。霞飞路是用法国著名将领的名字命名的,解放后为纪念淮海战役改名淮海路。 总之,地名如果只是记录它所代表的空间范围,那么它是纯粹的地名。实际上,地名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中国”称谓的变迁和含义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发现是在一件青铜器上,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它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被发现的。尊上面有铭文,铭文上面出现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中国”二字。铭文中叙述了这样的大意: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占有了中国,准备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并且统治那里的民众”。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