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西地区史前考古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使得我们能够从更新的视角探索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进一步论证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时代这一重要学术课题。那么,红山文化在何时进入了文明社会?有何具体特征?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 重大社会变革成为节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及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考古材料。根据这些材料,您提出了红山文化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论断,这是基于何种方法?现有的考古材料如何证明这一点? 刘国祥:张光直先生的《论“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对如何研究文明起源的方法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见。他的研究方法对探索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借鉴作用。通过对辽西地区不同阶段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予以总结分析,可以确定辽西地区史前社会发生质变的阶段。 红山文化之前,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两个重要阶段。红山文化之后,以小河沿文化为代表,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经历了重要的转型期,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崛起及崭新文化面貌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从聚落形态、经济形态、埋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分化及技术水平、文化交流等诸多特征看,公元前3300—前3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期晚段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与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相比,辽西地区史前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应为探讨该地区是否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节点。 此外,从红山文化的遗址分布、房址形制和聚落布局、祭祀性遗址的分布和布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等方面也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晚期晚段的辽西地区史前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已经步入初级文明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报》:红山文化历经1500年之久,它何时进入了文明社会?有什么具体特征? 刘国祥:红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阶段是在距今6500—6000年左右,代表红山文化的孕育和形成期。在早期晚段,通过吸纳中原地区的文化因素,红山文化在辽西地区正式形成。中期阶段是在距今6000—5500年左右,这是红山文化全面发展的阶段,开创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繁荣期。晚期阶段是在距今5500—5000年左右,红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期,社会内部发生了重大变革。 红山文明形成于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约5300—5000年,辽西地区率先跨入文明的门槛,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部分,对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山文化与红山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红山文明是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在红山文化基础上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出色传承、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凝聚精华;其主要标志:一是以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等级技术能力的出现;二是等级制度确立,玉礼制系统形成,特权阶层出现;三是公共信仰和祭祀礼仪系统成熟,以祖先崇拜、天地崇拜、龙图腾崇拜最具代表性。红山文明所揭示出的社会管理体系是神权和王权的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