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文献的独特价值 当今楚简热主要因竹书而起,而竹书之外的其他楚简文献也自有其独特价值,且与竹书一道为相关学科发展亦作出贡献。限于篇幅,这里以遣册、卜筮祭祷文书和竹书为例,略窥楚简之“能量”。 遣册是研究名物制度的重要资料。纵观楚遣册,一个突出印象便是琳琅满目的丝织品。除去锦、缯、缟、纺等现代人不陌生的品种外,还有诸如“ ![]() 从目前发现看,卜筮祭祷文书主要是为墓主人的疾患、仕途进行贞卜和祭祷的记录,每条记录的起始处都有纪年。1987年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卜筮、遣册等文书,证明墓主是楚国主管司法事务的左尹昭 ![]() ![]() 竹书的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价值是巨大的。郭店简《性自命出》是一篇儒家的心性论作。不过,它的心性论与我们熟知的孟、荀心性论有很大不同,一个鲜明特色即是特别重视“情”。这里所指的“情”,主要是情性之情,以及由情性延伸而来的真情和真诚。主旨是弘扬情性和诚实,贬斥虚伪,所谓“凡人情为可悦也”,“凡人伪为可恶也”。这种对情性的认识和彰扬,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竹书有的有传本可资比对,有的虽无传本但是其内涵或文句与传世文献往往有关,这都为简文释读提供了绝佳条件,若干困惑学者多年的疑难古文字,也由此得到破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土的鄂君启铜节铭文中有一句话“岁 ![]() ![]() ![]() ![]() ”相当之字均作“一”,学者才恍悟所谓“岁 ![]() ![]() 近年来,每年都有关于楚简的各类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可观,论著发表更是难以计数。可以想见楚简热必将延续下去。作为楚简研究者,既庆幸生逢其时,同时也提醒自己,不可急躁,应当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细细耕耘,方不负时代对我们的惠赐。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简集成研究”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