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推进民主政治中彰显大智大勇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和干部制度改革,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有力人才支持的一个重大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邓小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同样显示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就深深感到推进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明确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80年8月,邓小平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尖锐指出:一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二是兼职、副职不宜过多;三是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四是从长远着想,解决好交班的问题。他郑重提出: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干部退休制度,是邓小平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普遍老化,既不适应新形势任务的要求,又面临后继乏人的严重局面。然而实行干部“四化”、能上能下,涉及一大批老同志如何安排的问题,这项改革实行起来颇具难度。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提出设立顾问委员会可以说是非常有智慧的一招。邓小平指出:“恐怕得立一些庙,菩萨才好安置。老同志安排好以后,就可以把中年同志提拔起来。”1982年9月,邓小平出任第一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意在从他做起退居二线。他还身体力行,开创了党的主要领导人退休的先河。1989年9月,邓小平在与江泽民等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开门见山就说:“今天主要是商定我退休的时间和方式”。“我过去多次讲,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随即邓小平致信中央政治局,郑重请求辞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邓小平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开了好头,为彻底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正常化作出了表率。 提出“一国两制”重大方针,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彰显大智大勇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这三个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但都带有复杂的历史因素和国际背景,解决起来难度极大。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和伟大创举,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新路。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1983年6月,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阐明了实现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他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人,谈到台湾问题时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国两制”首先成功运用于香港回归。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来华访问,希望继续保持对香港的统治。针对撒切尔夫人提出只有英国的统治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希望以主权换治权的观点,邓小平指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这就是“一国两制”的政策。针对撒切尔夫人关于中国如果宣布收回香港,“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的威胁,邓小平回答:“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遂成定局。撒切尔夫人由衷地对邓小平说:这是您倡导的“一国两制”的胜利。邓小平在处理香港问题过程中,还提出必须在香港驻军,以显示主权和维护香港稳定的重大决策;提出港人治港的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必须爱国。在今天处理香港问题时,我们仍能感受到邓小平这些重大决策和思想的远见卓识。 正是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顺利回归祖国。之后,对峙了几十年的国共两党关系得到极大缓和,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这一伟大构想不仅对实现祖国统一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推动作用,而且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