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庆历新政不是“抓权和搂钱”(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陈峰 王军营 参加讨论

    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
    从范仲淹的品格与从政经历来看,他始终秉持忧国忧民的理念,不仅在《岳阳楼记》中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还倡导“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的为官之道。“公罪”非指一般意义上官员因公务失误或违纪致罪,而是指因敢于担当责任受到的惩罚,如官员因坚持原则触怒帝王或得罪上司,其所遭受的打击就属于“公罪”。在其位者应尽其责,自然是为官者的本分,若因惧怕担责或冒犯权贵而无“公罪”,实际上便是不作为。至于“私罪”,专指为一己之私而贪赃枉法所犯的罪责,理当不能容忍。其实,古代官场上,官员往往宁肯因“私罪”受罚,亦不愿因“公罪”而受过。
    宋史专家王曾瑜对范仲淹的这一观点高度评价道:“用现代的话说,政治上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上级和皇帝,不怕受罪,而个人操守,则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
    纵观范仲淹一生,可以说坚持职守,积极作为,又不眷恋权位,他虽然屡次因批评朝弊而在仕途上受挫,但意志并未消磨。如欧阳修评论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他在数次任地方官期间,关心民间疾苦,推行惠民措施,因此颇得民望。当时,大臣富弼即评价道:“凡所设施,必本仁义而将之以刚决,未尝为人屈挠……立朝益务劲雅,事有不安者,极意论辩,不畏权幸,不蹙忧患。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黜则欣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此等胸怀抱负与境界,自非那些“抓权和搂钱”之辈政客所能比拟。
    范仲淹推动士风转变
    范仲淹从政期间,未见以权谋私的行为。从各方面记载来看,他为官廉洁,不追求富贵享乐,对家人也要求严格。尽管后来官高位显,但生活简朴,且慷慨施予,曾以自己的俸禄收入在苏州购置田地,建立“义庄”,以赡养贫困族人。史称:“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范仲淹的言行还对当时文官士大夫产生了相当大影响,后世与现代研究者都承认宋代士风的转变与范仲淹有关。如朱熹所说:“至范文正时便大厉名节,振作士气,故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前人所论甚多,故不再赘述。
    《先天下之忧而忧,何以让天下皆忧?》一文所云范仲淹庆历新政是为了“抓权和搂钱”,显然与史实不符,颇有曲解之意。胡适曾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当今有些著述,为了求新,不免言过其实,甚至随意否定著名历史人物。正如明代人李应昇所说:“一时宠利有尽,千秋青史难欺!”
    《先天下之忧而忧,何以让天下皆忧?》一文还认为岳阳楼是一家“青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送给滕子京的“马屁文章”。岳阳楼作为天下名楼,古迹尚存,方志碑刻自有凿然记载,事实胜于雄辩,决非“青楼”,自然毋庸多言。若说《岳阳楼记》是送给滕子京的“马屁文章”,也明显与该文的内容和主旨相矛盾。众所周知,范仲淹在该文中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感怀的叙述文字,表达自己“先忧后乐”的胸怀抱负,并以此劝励友人滕子京。更何况,当时范仲淹的官职高于滕子京,他又何须“拍马屁”?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