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中原和江南其他省区,贵州“文献不足”甚为明显。这种观念并非本省学人熟知,外省学界亦认为如此,一般民众更深信不疑。然而,笔者以为,“文献不足”实源于汉籍文献的单一视角。 如果我们放宽视野,不以汉文献标准为鹄的,不以汉字(文化)为唯一准绳,换句话说,不以自己的眼界和认知能力衡之于“他者”,而是涉及贵州本土民族的文献典籍,情况是否仍然如是?历史的偏见有其客观的史实或事实依据,当前不必深究。但时人的偏颇,一直像经济滞后一样视贵州为文化欠发达区域,实乃视野单一,认识不足,缺乏开放的文化观念和多元的文化视野所致。贵州文献以民族性和地区性为两大特点,二者既交汇重叠、风格迥异,内部又存在诸多各有旨趣的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黔中、黔北的汉族文献,黔西北的彝族文献以黔东南的苗、侗文献,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文献以及黔南的水族文献等。其文献语言内容之丰富、文化之多元、族群之复杂,明显与中原、江南省区迥异,显现其价值之珍贵。 贵州民族文献语言内容之丰富,与族群复杂有关,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和彝族等民族语言,及至内部方言或土语,体现出丰富而多元的语言特点。语言不仅是“入手”的工具,更是文化本身的构成,甚至掌握语言成为一些学科的基本要求和立论之本。就贵州民族文献的语言基础而言,不难看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沉的文化意义。贵州民族文献的内容构成,均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和特点。如汉籍的《黔南丛书》、苗族的古经、布依族和彝族的摩经、侗族的“款”等,无所不包,凡人类(民族)的一切行为,如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物理、科技等均有所涉及,即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皆囊括其中。仅毕节彝族文献研究中心所收藏的文献就分为哲学、政治、军事等40大类,可见其内容之丰富。诚然,一个民族的典籍,岂不蕴涵该民族的方方面面?这也就是所谓的“百科全书”。民族成分的复杂,语言内容的丰富,奠定了贵州文化的多彩多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