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丛子》初步成书于秦汉之际,出于众手,在汉代又有续编。该书体现的文献性质与编纂思想,大致可以反映先秦两汉子书的学术传统。该书材料时间跨度由战国至东汉,对比其与先秦两汉子书的文献记载,很容易发现它们之间有大量的雷同。从另一种角度看,这种“互见性”不仅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孔丛子》从“旧思想”中采撷“文献精华”为其所用的目的与方法、相同材料在不同子书表述上存在的差异问题,而且能够呈现出它与不同时代子书的学术共性。以《孔丛子》为基础,我们可以从撰述、叙事、家学、文体、文学思想等各方面,对秦汉子书的“学术传统”略窥一貌。 就先秦子书而言,《孔丛子》与之具有雷同材料的著作,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等,法家有《管子》、《韩非子》等,道家有《文子》、《慎子》、《列子》等,杂家有《尸子》、《吕氏春秋》等,名家有《邓析子》、《公孙龙子》等。从《孔丛子》与各家著作的学术联系,可看出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学术共性”:与儒家共同体现“集体记忆”与“集体叙述”的家学特征;与法家共同体现对“入世”与“时移世易”的共同思考;与墨家则体现了它们在互相攻讦中又有共同的编纂风格与学术特性;与道家、名家的学术联系,体现出它们对一些社会思潮产生了相同的思考。 与《孔丛子》具有雷同材料的著作,西汉主要集中在《尚书大传》、《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新序》等,东汉主要集中在《白虎通》、《论衡》等。这些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材料多来源于先秦,如《尚书大传》等西汉子书的取材,主要是先秦古书;《论衡》等东汉子书记载的多是先秦传说与故事。这也反证了《孔丛子》的学术特征:大多记载先秦“传闻异辞”。 《孔丛子》与先秦两汉子书材料的雷同,至少说明两个事实:第一,这些雷同材料,出现在不同时代的子书中,说明它们能够体现不同时代诸子的学术共识;第二,不同时代同一学派的诸子,有着内在的学术思想传承,所以他们能够将相同的材料转录在本派著作中,并不断继承与传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