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清前期和欧洲的文化交流(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清史参考》2015年第8期 赵云田 参加讨论

    三、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顺治十年到十四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游历欧洲各国期间,编有《中国文法》一书,成为欧洲学者研究中国的入门书。雍正六年(1728),马若瑟写成《中国札记》,研究了中国的文字学。雍正八年,圣彼得堡皇家研究院刊印了贝尔用拉丁文写的《中国大观》,论述了中国字典和方言,以及中文文法和中国文学在欧洲的进展。著名的传教士白晋也著有《中法字典》《中文研究法》。儒家经典《中庸》《论语》等被传教士译成拉丁文在欧洲流行。欧洲传教士还对《易经》《书经》《礼记》《诗经》等进行了拉丁文翻译,在巴黎等地刊印。奥斯丁会士门多萨在罗马出版了西班牙文的《中华大帝国史》,系统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和地理,几年之内相继印行了英、法、德、拉丁文版本。顺治十一、十二年,《中华帝国图》《中国新地图册》相继在奥格斯堡和阿姆斯特丹出版。《中国历史》《中国通史》等书也在慕尼黑和巴黎出版。
    此外,介绍中国科学的著作也相继在欧洲出版。康熙十年出版的法文本《中国脉诀》,译自中国医学名著《脉经》。雍正十三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华帝国志》第3卷是中医专辑,译出了《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名医必录》、《医药汇录》等部分内容,还列举了许多中医药方。中医逐渐被欧洲人所认识。雍正十年,《中国天文学简史》在巴黎出版。中国的地质、矿物、化学和动植物的有关情况,也通过传教士的报告介绍到了欧洲。
    雍正十年,马若瑟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法文译本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十二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不久,英、俄、德等文的译本也相继问世。《今古奇观》等中国小说的一些章节也被译成英、法、德文,在欧洲许多国家流传。此外,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壁纸、折扇等工艺美术品,这一时期也传到欧洲。仅康熙六十一年,从中国运到英国的瓷器就有40万件。
    中国文化传到欧洲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说:欧洲王公和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可见中国文化在欧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激发作用。
    (载《清史参考》2015年第8期(总第408期),3月2日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