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一个题为“1945年5月,柏林之春”的露天图片展在德国柏林市内的6大广场上举行,再现二战战时场景,警示人们铭记历史。 4月30日,作为日本重要的反战和平教育研究基地,“大阪国际和平中心”在闭馆半年多后重新开馆。但是在调整后的展览中,反映南京大屠杀等日军侵略行为的展品基本消失。 见微知著。对于侵略历史的性质问题,且不看德日两国领导人如何表态,单就这两场民间活动而言,无疑透露出两国国内社会的不同态度与倾向。谁在反思二战,谁在推卸责任、否认侵略历史,国际社会一目了然。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日本、德国相互勾结,共同挑起了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日两国不仅在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借口、指导思想上大同小异,而且手法之凶残、破坏之巨大,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最后也同样遭到了可耻的失败。70年过去了,众所周知,德日两国对其战争罪行的态度却大不相同。 导致德国和日本在侵略历史问题上态度迥异的根源在于两国对侵略历史的性质认知存在差异,即两国截然不同的历史观。所谓历史观,指的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德国上下勇于承认二战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认真检讨侵略历史。德国多任总理、总统都曾在不同场合代表德国,对纳粹的侵略和屠杀罪行进行了道歉、忏悔和反思。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让世人看到了德国反思历史的决心。而且,德国意识到,必须要让公民从小接受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就推行教育改革。自那时起,反思纳粹时期的内容进入了德国学生的历史课堂。更可贵的是,在德国,反纳粹教育已经成为法律。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中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时期的历史内容。纳粹时期的黑暗统治成为历史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的思想观念,已被明确列入学校历史教育的首要目的之一。 与德国不同,日本的历史观显然不正。近代之初,日本便极为重视历史教育,以此作为培养“忠君爱国”、巩固天皇统治的手段,而后更是逐渐演变为对外扩张的工具。日本政府在战前推行以“皇国史观”为核心的历史教育,突出表现为“神国主义”“皇国主义”“军国主义”三大特征,主要包含君主独裁、法西斯专制、对外侵略、忠君、复仇、殉国等内容,是一种以维护天皇制为宗旨的历史观,鼓吹征服世界的合法性。 尽管随着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灭亡,“皇国史观”的“神话”最终破灭,但由于美国的“扶日反共”政策,使得日本战后对军国主义的清算并不彻底,尤其是昭和天皇作为侵略战争元凶被赦免,一大批笃信“皇国史观”的军国主义残孽获政治自由,不仅如此,战时内阁工商大臣、被释放的甲级战犯嫌疑犯岸信介甚至于1957年当选日本首相。在冷战的国际氛围中,这种以“皇国史观”为代表的极右思想很容易死灰复燃,成为战后日本极右翼势力的思想武器。虽然日本极右翼势力人数不多,但是往往能量很大,他们的言行会影响民众的判断,形成恶性循环。 纵观战后日本史,是一部“保守”与“革新”相互对立与斗争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不同历史观相互对立与斗争的历史。作为长期执政的保守势力,自民党对侵略战争的态度暧昧,其中有不少人持“皇国史观”;而在野的社会党和日共则态度鲜明,主张日本必须正视侵略历史,誓不再战。双方斗争激烈,仅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就发生过数次斗争。 随着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的保守与革新势力的实力也在发生着“钟摆式”的动态演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治不断呈现保守化趋势,并在冷战结束后得到进一步加强,进入“总体保守化”新阶段。保守主义思潮在不断蔓延,“皇国史观”更有抬头之势。比如,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日本国会讨论“不战决议”,要深刻地反省二战历史,向各国尤其是亚洲人民谢罪,以显示日本走和平道路的决心。但是,以各种名义反对通过“不战决议”的人竟达日本国会议员总数的40%以上,其中三分之二是中青年议员。而他们反对动机之一是所谓担心“靖国神社里的英灵受到亵渎”,“给先人们的努力和名誉抹黑,使日本永远被扣上了残暴无道民族的帽子”等。由此观之,战后日本的历史教育是失败的,使战后出生的日本政治家对历史持有如此缺乏良知的态度。 时至今日,这种错误的历史观愈演愈烈,荼毒无穷。自安倍第二次就任日本首相以来,质疑过“东京审判”,抛出过“侵略定义未定论”,登上过涂有“731”字样的战机,当着天皇的面带头呼喊“万岁”,参拜了靖国神社,甚至推动包括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向着“修改和平宪法”终极目标迈进……作为日本领导人,一方面,安倍的此番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日本国内的右倾倾向,另一方面,更会对日本民众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推动国内保守思潮进一步泛滥。 历史问题不是日本一国的事情,而是事关日本同邻国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对日本而言,对侵略历史的认识既是国民意识问题,更是国际信义问题。只要错误的历史观大行其道,日本就不会得到邻国的真正信任。一个连本国历史都不敢承认的国家,谈何未来?一个未来可能在右倾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国家,谈何信任?谁放纵错误史观,谁要对历史负责。(本报记者 曹元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