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抗战遗迹和抗战文物,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也提醒着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抗战遗迹如今正逐渐被淹没,屡遭破坏,且鲜为人知。保护好这些抗战遗迹刻不容缓。近年来,民主党派各地组织和成员不断为保护抗战遗迹鼓与呼,开展了大量调研并提出了诸多建议,推动地方政府逐渐重视抗战遗迹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实效。 那些“面目全非”的抗战遗迹 在广州城北白云山马头岗南侧,曾经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公墓——“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如今,公墓已被分割蚕食,主体建筑被菜市场包围,连墓碑也残破不堪,字迹难辨,只有残存的纪念塔依然挺立在广园东路旁。 抗战时期,“新一军”到印、缅协同盟军抗击日寇,先后有2.7万多名将士为国捐躯,军长孙立人亲自筹备建筑公墓以昭忠魂。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建设需要,这一抗战遗址已“面目全非”。民革广州市委会连续20余年14次提交提案建议修复“新一军”公墓,得到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墓重建工作一直没能如愿开展。 抗战遗迹遭到破坏的现象在各地较为普遍。例如,阜新万人坑遗址出现纪念碑损坏、馆内没照明、遗骨散失等问题,一些商业开发更是改变了遗址存在的意义。民革上海市委会调研发现,作为八百壮士与日军浴血战斗的纪念地,四行仓库变成了家具展示厅,宝山城、罗店、吴淞、闸北、天通庵车站、南京难民区等抗战遗址也已基本被淹没。 令人担忧的是,不少抗战遗址少为人知。民进江苏省委会调研发现,南京大屠杀发生地之一的鱼雷营丛葬地,至今还因种种原因未能立碑;有的抗战历史遗迹虽建立了纪念馆,但因资金不到位,多处破损、毁坏等却无力维修,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盱眙黄花塘的新四军黄花塘军部旧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民革湖南省委会的一份提案中这样描述:“湖南人民8年抗战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抗战文物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省29个县市区,但抗战文物资源的保护不尽如人意。譬如衡阳五马归槽遗址已成为一处坟山,属于村民集体所有;衡阳车公山抗日战壕遗址现为村民菜地……目前全省抗战文物的有效保护率不到5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