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学术”伪装(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方祥 郑崇 参加讨论

    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面貌获取话语空间,这无形之中不仅增添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学术”色彩,而且也增加了我们辨析、抵制这种有害思潮的难度,对抵制这种思潮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更高的专业化要求。恩格斯曾经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击资本家的谬论时,“单凭愤慨,单凭怒气迸发,不管多么正义都毫无用处,这里需要的是论据”。同样道理,在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斗争时,我们既要分析、考证他们所运用的史料是否被曲解、肢解,更要掌握他们所没有掌握的史料,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学术”话语,对他们所要表达的真实的话语意图、通过什么的方式表达这些意图以及话语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的所谓“学术研究”,其背后究竟潜伏着什么样的政治倾向,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苏东剧变和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说明,“学术”仅仅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外衣而已,一旦他们认为政治时机成熟、可以不再借用学术外衣就直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时,往往就直接采取煽动颠覆政权、否定党的领导等赤裸裸的行动,丢开学术面具而暴露出狰狞的真面目。而一旦他们的图谋遭受党和人民的毁灭性打击而失败之后,他们往往又重新退回学术领域,继续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曲解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只讲“尊重”、“包容”而不讲“批评和抵制错误思潮”,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对他们的严肃批评说成是极“左”,不断鸣冤叫屈,企图逃避批评,把学术研究作为庇护自己的“保护伞”,从而得以苟延残喘,继续等待时机。
    正因如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具有欺骗性、长期性、反复性,我们绝不可以因其一时的沉寂而掉以轻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同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闽江学院思政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