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不可替代的军事价值,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力量,认识到中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战略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逐步提升。1942年元旦,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为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反法西斯战争早日结束,在开罗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签署《开罗宣言》。开罗会议对战时和战后重建等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定,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代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横亘于中国与其他盟国间的一道鸿沟。从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诸多国家主权,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了法理上的平等地位。这是中国人民长期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及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个重大胜利。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至此,中国在新的国际体系中拥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国席位。这一体制性的安排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既是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考验,也是对中国各政治力量的考验。谁在斗争中表现得最坚决、最彻底、最勇敢,谁就能够赢得人心;谁能够切实解决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需要,谁就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谁能够正确指明和代表中国的前途,谁就能够成为未来的旗帜。在这场空前的考验中,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赢得了民心,壮大了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先后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战成败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并在战争中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到全国抗战结束时,中共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达268万余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成为决定中国前途与命运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