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构建全球视野下的抗战记忆伦理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陆邵明 参加讨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我国举行的有关纪念活动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呈现出全新的抗战记忆伦理观。抗战留给中国乃至世界怎样的记忆遗产?世界人民应该铭记怎样的抗战记忆?这涉及抗战记忆的伦理观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战争记忆伦理观,才能引导人民留住历史记忆,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从而建立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抗战记忆的内涵从国家民族视野转向地区与国际视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将我国以往“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主题融为一体,纪念“抗日战争”的内涵与意义得到了延展。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分享抗战记忆、民族精神和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此次纪念活动的国际性。
    这种国际性根植于抗日战争的性质——正义性及其认同性。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战争存在着共同的苦难记忆与革命信仰,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阻止了日本军国主义独霸亚洲的企图。二战期间,中国军民是战胜日本侵略的主体力量,日本侵略军海外作战损失人数中的52%被歼灭在中国战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正是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使得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中国的抗战完全融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成为二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因素。英国学者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指出:“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中赢得二战胜利的重要盟友,这一点不应该被遗忘。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本为世界而战,世界须还中国公道。”
    中国人民为自由和平而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随着冷战结束、档案解密和信息的交流逐渐被国际社会所了解和认知。俄罗斯、韩国、埃及、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来自五大洲的多国政要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参加此次纪念活动,证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正义性的认同。
    抗战记忆的目标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和平发展”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主题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军30万,以实际行动反映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烈表达了“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同时也希望“全世界人民能够和平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