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学生英勇斗争的影响下,抗日救亡的烈火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起来。从12月11日起,天津、太原、杭州、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济南、成都、重庆等30多座大城市的学生相继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声援学生爱国斗争。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学生。世界学生联合会对中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也通电声援。 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冲破国民党政府高压政策,响亮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这个运动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它打破了一度沉寂的政治局面,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具有同五四运动一样伟大的意义。(同上,第253、251页) 一二九运动之所以值得我们纪念,既因为它“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同上,第253页)还因为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优良传统,有力地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历史照耀现实,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应如何确立理想,选择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要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与精神支撑。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中华民族才能为捍卫主权和领土而威武不屈,才能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自强奋进、生生不息。 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之所以振臂一挥,云集广场,其精神动力就是爱国主义。为此他们不怕寒风凛冽,不怕高压水龙,不怕被捕坐牢,甚至不怕流血牺牲。他们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无私的真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正因为青年学生的拳拳爱国之心,才感染了社会各界。1936年12月9日,西安近万名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爱国请愿游行,游行队伍唱起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动了张学良,他当即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学生的爱国精神。随后他与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一致抗日。中国迎来了全民族的抗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