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同情和声援。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向纵深发展,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号召学生“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12月27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151页)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和北平学联的组织与领导下,1936年1月,近500名学生组成“平津学生联合会扩大宣传团”,沿平汉路南下,深入农村,开展抗日宣传。许多人后来还进入革命根据地,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正是这种社会实践,使一二九运动中的一些骨干分子,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地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自觉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使自己成长为共产主义者,成长为日后党和国家各条战线上的领导骨干。 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所走过的这条道路,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与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才能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实际知识和才干,从而茁壮地成长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青年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中的选择跟这个方向是高度一致的。自觉捍卫这个方向,坚持这个方向,是我们对一二九运动的最好纪念。 (作者: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