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看,着力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生命力,发掘以往由于时代和认识局限被遮蔽的内容,以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总结和升华,重视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研究,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就社会科学学科而言,正在不断贴近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关注改革开放的前沿问题。比如,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特点,探求适应新常态发展所需要的战略与政策,以求在新常态发展中赢得主动。政治学关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于探讨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形式,形成协商民主的中国式理解与中国化表达。社会学关切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重大实践问题,谋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新举措。法学针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难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以促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新闻传播学开始思考如何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主流话语和核心价值,关注新技术条件下的文化传播策略和话语表达机制。这些研究,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撑。 人文科学学科同样观照现实,体现了学术研究服务现实的取向。哲学注重从理性层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回答改革开放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学理依据、思想智慧。文化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价值的阐释,力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资当今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以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资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构和推进。历史学着眼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社会转型的史实呈现与经验总结,力求做到以史鉴今。 建构中国话语的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引进、介绍西方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同时,一些人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对西方学术话语的依赖,似乎离开西方学术话语就难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开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轮廓日渐形成,其中涵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中国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都是基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话语表达。经济学界还提出,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