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敌后战场开展并领导了抗日游击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的一些历史评价却置事实于不顾,或大肆渲染国民党的抗战功绩,或极力否定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都无益于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客观认识和评判。笔者从国共抗日游击战的比较入手,还原敌后抗日战场的历史事实。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并不是如一些史书所言的“小打小闹”、“游而不击”、“专袭友军”,而是在抗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游击战不只是战术问题,还是战略问题,这是由中日两国国情决定的。共产党在敌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北起白山黑水,南至椰林海屿,游击队驰骋敌后战场,上演了反侵略战争史上雄壮的一幕。二是敌后抗日游击战实现了对敌军的有效打击。例如,严重破坏了敌军的交通运输、通讯联络与仓储战备等基础设施。同时还发挥了游击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优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些敌后游击战,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还在战略相持阶段,担负起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从而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经过数年艰苦斗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成绩辉煌,对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则经历了从兴起、发展到衰落的全过程,除了少数几块根据地外,其余大都丧失掉了。那么,同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为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呢? 首先,国共两党对游击战重视程度不同。国民党只从战术上理解游击战,始终把游击战作为正规战的辅助手段,实战中以阵地战为主,配合运动战,辅之以游击战。由于对游击战总体上重视不够,加之后来为了“限共”,将注意力逐渐从攻日转向反共,就使国民党敌后游击战难以有很大成效。而共产党始终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考察与实施,制定了一整套的游击战略战术,成效卓著。 其次,国共两党运用的游击战术不同。国民党过分强调与正面战场配合,忽视了敌后部队独立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性。在对日进攻时注重扩大规模,搞了许多声势大且收获小的“攻势”,消耗了自身实力。在反“扫荡”时又采取分兵把口、节节抗击和大兵团作战的打法,使游击战趋于正规化,以致损失惨重。相比之下,共产党在总结红军游击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抗日游击战战术原则,从而使敌后人民武装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再次,国共两党游击战与民众结合程度不同。国民党敌后游击军不仅未能充分发动民众,反而横征暴敛,搜刮民财,以至于被百姓指责“以游击为名,抢劫是实”,“抗敌不足,殃民有余”,逐渐失掉了民心。加上国民党内部不和以及抗战意志不坚定,大量军队投敌伪化,直接导致其敌后根据地的丧失。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以地方军与群众相结合的游击战纠缠、困扰和消耗敌人,又以主力军反复穿插寻机歼敌,打破敌之纵深包围,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从根本上说,国共两党分别采取了依靠政府为主导与动员人民为主导的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具体到敌后游击战上,即分别确立了依靠正规部队与依靠人民群众两种不同的原则,于是导致了不同的结局。一直以来,那些攻击中国共产党因“游而不击”而“坐大”的言论是不合事实的。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军,自身的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生存环境又极其恶劣,共产党何以能“坐大”?若是“游而不击”,又如何对付日军的“铁壁合围,纵横扫荡”与“治安战”,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建立起庞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侵华日军的后方变成又一个前线?轻视与藐视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作用,贬低甚至抹黑解放区战场,都是对为保卫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游击战士的不恭,也是对所有在沦陷区坚持抗战的同胞的不恭,更是对历史的一种亵渎。 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战,把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