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注重融通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邱林山 参加讨论

    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理论和学术方法,但在研究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理论方法与研究实践脱节。近年来,随着各种西方思潮不断涌入,国内文艺界也掀起一股理论方法研究热潮,各种理论方法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局面。一方面,部分文艺理论研究者不重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一些理论和方法往往不以研究实践为基础,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看似“博大精深”,其实虚妄无用,标新立异,博人眼球,空发议论,混淆视听。这些“理论方法”往往缺乏学术监督,误导研究者步入歧途。另一方面,部分做基础研究的学者又不太重视理论探索,或在研究中缺乏理论指导意识,不关注既有理论方法,研究势必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是前期成果与后续研究的背离。科学研究要在积累中前行,研究者在着手某一课题前,一定要全面检阅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继承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着力解决前人未解决的学术问题。然而,部分学者在研究中不太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重复建设,老生常谈、千篇一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术资源;有的学者将自己的成果不断改头换面,陈词滥调、旧调重弹;更有甚者,剽窃别人的学术观点,拾人牙慧。还有一些学术问题,前人已经解决了,有些学者却还在闭门造车。
    三是不同学科领域间的隔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不仅可以拓展研究的深广度,而且往往会成为解决某些学术难题的通幽曲径,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倡导跨学科交叉、多领域融通。但目前的人文学科各领域间的融通还不深入,往往各自为政、互不关注,部分学者视野狭窄,研究囿于一隅,成果的深度、广度、高度自然要打折扣,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闹出笑话。
    四是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脱离。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域外汉学一直很热,一些领域“墙里开花墙外红”,国外的研究甚至领先于国内。但是,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往往只盯着国内成果,很少关注国际研究动态,这样就很难站在学术的前沿。此外,我国对于国外学术成果的译介也较滞后,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基本都未将学术译作纳入考评体系,致使学术翻译缺乏动力,很多高水准的国外研究成果无法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国内。
    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脱节现象在当今学术界较为普遍,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走上持续快速的良性发展轨道,就要打破这种局面,倡导通识、通观、通达相结合的融通研究。
    第一,研究者要有自觉的理论意识,要将理论方法和研究实践统一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研究实践,学有所长的专家还应有理论建构意识和经验共享精神,立足于自身的研究专长和实践经验,积极总结归纳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普惠学界。
    第二,学者应秉承学术操守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规范,研究要立足现有基础、掌握研究动态、关注学术前沿、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避免重复研究、“吃回锅饭”、剽窃等学术弊病。
    第三,读书和治学应宽口径、厚基础、广视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深化各学科领域间的融合,倡导跨学科、多领域的立体综合式研究,在相近学科的重叠面寻找学术增长点,在研究中要横向拓展研究的广度,纵向深化研究的深度,做到既“通”又“专”。
    第四,进一步优化学术监督和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引导,加大对伪科学、假理论的监督批评力度,将学术译作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者译介国外学术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