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国主义论》看近现代殖民主义的实质 在今天,常有人为近现代殖民主义唱赞歌,将“殖民”美化成“解放”,这是一种颠倒黑白的历史观。《帝国主义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近现代殖民主义的实质提供了客观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论。 列宁认为,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殖民侵略是资本扩张的客观要求。这就是近现代殖民主义的实质,离开这个基本点谈论殖民主义必然得出错误结论。列宁指出,“资本家瓜分世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肠特别狠毒,而是因为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走上这条获取利润的道路;而且他们是‘按资本’、‘按实力’来瓜分世界的,在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有其他的瓜分方法。实力则是随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变化的;要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就必须知道哪些问题要由实力的变化来解决,至于这些变化是‘纯粹’经济的变化,还是非经济的(例如军事的)变化,却是次要的问题,丝毫不能改变对于资本主义最新时代的基本观点”(《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7卷第388页)。也就是说,资本输出的利益驱动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同时,按“资本”“实力”瓜分世界是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基本原因之一。 《帝国主义论》强调,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资本输出一定会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输出资本的国家几乎总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性质也就说明了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的时代的特征——金融资本导致对世界的直接瓜分。近代以来的殖民侵略战争都是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瓜分世界市场的直接手段,殖民侵略战争养肥了帝国主义列强,也制造了被殖民国家的苦难史,造成了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殖民主义者总是千方百计为战争罪行寻找“正当理由”,宣扬“殖民侵略有功论”,即所谓“优越”民族有义务解放和开化“野蛮”民族。然而,殖民侵略者从来都不曾表现出他们的“文明”,相反他们处处表现的是罄竹难书的野蛮,“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2页)。 从《帝国主义论》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 没有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的“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有力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而忽视那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实际任务,即可能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的一定实际任务之间的联系”(《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0卷第84页)。在研究资本主义最新变化时,列宁敏锐地把握到时代发展的核心问题,认为在研究资本主义变化的经济科学领域中,帝国主义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