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寄情墨戏于山乡而不便上网,暑后归来偶听客谈才读到张女士关于欧先生的访谈录:《如何理解满族史和清史的关系》(原载《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欧立德先生是北美“新清史”学派的领军,其文《关于"新清史"的几个问题》——收入《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一书——称“清代在前二百多年的统治是非常成功的”。这篇访谈除进一步表现这类观念外,还涉及一些相关的问题。其中不乏可商之处。 限于篇幅,这里仅就部分问题及其有关著述略吐直声,以请欧先生与读者诸君子教正。 一、质疑虚拟殖民的“他国”之见 访谈中欧先生提出不可没有“历史的观点”,其措辞虽较以往婉转,但仍不免夸大清代的历史作用,有意无意间又流露出“新清史”学派的立言旨趣,即指满族为游离于中国之外的“他国”之族。 在谈到研究清史“一种是以汉族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另一种是以满族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时,他特别指出:“在我看来,中国清代史的研究历来是以汉族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这种以汉族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美国有很多人喜欢研究美国史,而对欧洲史、中国史不感兴趣一样——人们普遍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而非他国的历史,这是很普遍的”。 这一段话多有不妥。且不说“中国清代史的研究历来是以汉族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说法是否全面,单看欧先生用“他国”与“自己国家”为界线将“满族”与“汉族”从中断开便非所宜,无形中将他以满洲为异乎中国的“他国”之见强加于“中国清代史的研究”者。 区区虽非吾国清史圈中人,但旁骛所及对欧、柯(娇燕)等“新清史”人士的研究路数还不算陌生,故知其言原非类比不当的口误,也不单属于概念含混或属、种交杂的逻辑问题,而倒也基本合其思维定式。 大抵旨在趋时立异而不惜牵强比附,自信论从己出而不屑实证慎思,似乎是该学派别裁清史的捷径旁门。由此便可思行不羁,捏弄中外:或如妙手空空,东挪西拼,不计颠倒错乱,只管拆旧标新;或如闭目摸象,胸无全形,一口生吞满语,两手活剥殖民。于是乎他们宁肯虚拟清朝是入主中国的殖民帝国(或欧亚大陆殖民扩张型国家政权),异想中国是清帝统治下的一个区域(仅能与满、蒙、藏、回对等并列),也不正视本体、实话实说清朝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辱甚于荣的末代王朝。如此顾前而不顾后且又硬使皮毛两分,岂非臆割汗青?如何以史为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