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与其曲学立异,何如求是于实?(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钟云星 参加讨论

    三、关于“征服民族的特性” 辨异之二
    ——政理清浊与武功文治面面观
    大凡不知珍惜民脂民膏的独乐之夫,很难明辨清浊、任人唯贤。康、乾等人自不例外。
    试看乾隆倚重的亲信和珅掌权二十余年,贪赃枉法,积财如山——嘉庆时抄没其家产合银十亿两之多,超过乾隆时期军费的十倍。上行下效,渫吏纵横。如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便曾吞占巨额赈荒银,除他之外,其余贪污二万两以上官吏共达二十二人。各地大同小异,一遇旱涝灾民只好卖儿鬻女,四处流浪。“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卖一身,茫茫即长路……万事不可言,临风泪如雨”——郑板桥这首长诗《逃荒行》作于乾隆年间移任潍县途中。作者实书所见,凄声苦韵,读之令人酸鼻。
    “府库空虚于上” 致使“百姓贫饿于下”,豪强巨奸因得以渔利。从康熙末年开始,土地兼并日剧,据《皇朝经世文编》记录:乾隆年间“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部分一度小康的满族人家也难幸免。南方亦然,顾炎武《日知录》谓吴中“为人佃作者十九(十分之九)”。加之上述荒政多弊,黎民苦难更如雪上添霜。
    乾隆自诩“十全武功” 虽过甚其辞,但在平定准噶尔部等战事中的确功不可没。然而另一方面也不应忽视他治军不严,对将帅贪、冒、欺、瞒等劣迹或失察或纵容,导致军纪军风败坏,地有所得而德有所失。这后遗症在列强入侵时危害尤烈。揆之琦善、奕山等辈在鸦片战争中私订条约、谎报战绩,岂偶然哉?
    与六巡江南一样,乾隆的昧于察人及政理失修等也与康熙一脉相承。盖玄烨在位时即已风纪不振,朝臣结党营私,地方官吏贪酷。其宠臣明珠任兵郎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时炙手可热,专权纳贿,后虽被弹劾革去大学士,却仍为内大臣,可见康熙之姑息养奸。至于他执政数十年间情知曹寅等挪欠巨额帑银也不查处,则更是当时顺理成章的事。
    庙堂昏昏,下吏焉能昭昭?康熙五十一年方苞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下刑部监狱,所作《狱中杂记》是其见闻感受的实录。较之“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刑部狱离康熙可谓近在咫尺,他却毫无巡视兴致而一任群小胡为。从主司正、副郎官到“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以图中饱,甚至“奸民久于狱”也与部中老胥及狱卒之流勾结谋利,其分赃银两远过一般善务正业者所得。“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 。
    文中平地风波的冤狱、摧心夺魂的非刑以及花样百出的舞弊手段、草菅人命的无法无天……都使人朕想到同作于康熙年间的《聊斋志异》里类似的情景。其中《席方平》揭示的奇冤惨状尤与方苞笔下神似,按“席念阴曹之昧暗尤甚于阳间,奈无路可达帝听”一类妙语,殆亦春秋笔法耳。其托名灌口二郎“援笔立判”之词则恰似人间地狱的写照:“妇子之皮骨皆空”、“蝼蚁之微生可悯”、“金尘覆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同书《梦狼》篇内,异史氏(蒲松龄)更直书心声:“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
    在文字狱肆行的清代,方苞、蒲松龄这类文字(包括郑燮《逃荒行》等砭时之作)之所以能安然传世,是因为赃官黠吏之徇私枉法、苦主冤民之哭诉无门,上下都已见惯不惊。而这也正是康、乾时期及续承其敝的嘉庆年间南北各族(含苗族、彝族、回族、撒拉族等)义旗纷举、抗争不绝的主要缘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