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国际关系史 齐先生专长于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尤侧重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先生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是从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今天整个世界已连成一片,研究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也就更显突出。要提高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水平,一个关键问题是不仅要注意研究国际关系的政治方面,而且要注意研究其经济与文化方面,并将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察,找出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多年来,先生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对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一,绥靖政策研究。20世纪30年代,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绥靖政策,是二战前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各国学者对它的研究兴趣至今不衰。先生在国内率先利用原始档案,对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如《试析意埃战争前夕英国的“双重政策”》《论“不干涉”政策的创始者及其动机》《慕尼黑危机的真相不容歪曲——评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著作中的几个流行论点》《论一九三九年三月英国对波兰保证的原因及其破产》《现代国际关系史的一个“热门”——评介西方学者关于绥靖政策形成原因的研究》《三十年代英国的重整军备与绥靖外交》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绥靖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定义:绥靖政策是日益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是导致二战提前爆发的错误政策。先生为绥靖政策所下的定义,已经成为国内学界公认的定义;先生撰写的上述论文,已经成为经典之作。 第二,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齐先生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西方学者对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甚至有意贬低,因此中国史学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阐明这一重大问题。先生在提交给1985年第16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长篇学术论文中,充分利用战后出版的中、日、英、美、苏各国的文献资料和各国最新研究成果,以世界全局的眼光,运用宏观与微观、世界史与中国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全球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幅画面中进行全过程的考察,东西兼顾,详细说明了中国战场在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从而能集中力量打击纳粹德国方面;在推迟德意日三国同盟形成,从而大大减轻英法在远东受到的打击并有利于欧洲和北非战场的盟军行动方面;在推迟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美英争取到更多的备战时间方面;以及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牵制日本百万大军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论文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对当时整个国际局势和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部署的深远影响,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为最终战胜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生的研究及其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获得与会各国学者的重视与好评。日本茨城大学教授伊集院立在日文杂志《历史学研究》(1986年第6期)上撰文评论道:“这个报告是把中国历史中的抗日斗争放到世界史中而做的分析。齐的报告把中国人民对欧洲、东亚及美洲大陆的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所作的贡献及所占的地位进行了冷静的分析论述。这一分析,给予人们深刻的印象。”先生的观点已经成为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代表性看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