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从历史进程看中国道路的独特性(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日报 袁久红 郭广银 参加讨论

    中华民族5000多年:熔铸与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基因
    中华文明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道路的独特性,还在于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创造性地书写中华文明的当代新形态。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对于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特有的精气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无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鲜明特质和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还是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民族精神大厦奠定了深厚基础。从根本上看,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好这一工程,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崇高追求,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具有旺盛生命力。
    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识,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正是从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方面,对新时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意见》要求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重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内容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随着这一工程的实施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文化魅力、文化影响力将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必将铸就新的辉煌,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必将进一步彰显。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