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中华美学精神及其当代使命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王行 刘雨 参加讨论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审美把握,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人生、完善自我。“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美学本质上是人学,美学何以可能?因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审美实践而获得存在基础,美学对于人的价值在于为美育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美的教育使人获得审美能力,从而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把人提升至“审美的人”的高度。
    美学既有美的共性,也有民族特殊性。中华美学精神所体现出的鲜明个性,培养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形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既对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理论意义,也对其继续发挥“化育”和“引领”作用具有现实价值。
    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要义
    美学是以人的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人的审美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精神世界,以唤醒和使人自觉建构起审美意识和获得审美能力,确立起人类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人之所以需要审美,主要是满足人类精神家园的需要,以达到愉悦精神,使生活有诗意,使人生有意义。审美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善人类自身,使人高雅和有品位,以促进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也是该民族精神成长状况的重要标识。
    中华美学精神特质是与西方美学相对而言的,可以从追溯中华美学思想的源头找到基因。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孔子和庄子是中华美学思想的鼻祖,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创造了把“审美放到整个社会文化、宇宙自然、人伦道德的大视野中加以观照阐释的好传统”。中国美学精神追求真善美融会贯通的人生情致和审美旨趣,注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人格修养,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的永恒价值,追求和谐,这恰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所在。如果说中华美学的精神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追求在“真、善”之上的美。秉天地,经人伦,明本心。“真善美高度统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与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偏好不同,古代西方的审美旨趣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寻求美。如,苏格拉底是从理性出发研究美学问题,追求美的普遍定义。柏拉图则认为,美即理念,他使美学成为一种本体论。康德明确阐述了美的无功利性、普遍性、合目的性、必然性的美学四原则,确立了认知、伦理、审美相区别的原则,确立和强化了审美至上的观念,奠基了现代西方美学。西方美学更注重美的逻辑和形式,对美涉及的历史、社会、政治等问题采取隔离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