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中华美学精神及其当代使命(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王行 刘雨 参加讨论

    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华美学面临着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受市场经济务实化和功利化倾向的影响,美学作为人文社科学科日益受到挤压;同时,受西方大众文化及消费主义审美观影响,审美向日常生活强力扩散和全面渗透,呈现出“审美泛化”现象,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人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审美被严重“物化”,在“科技至上”的西方逻辑下中华美学精神日益失落,从而消解了审美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人的精神被矮化了,与这种否弃了生命意义的审美心理相适应的,是对失去精神和灵魂的美学对社会、伦理、政治的排斥以及对纯粹美学形式的贪求。
    筑基于市场经济的现实文化对精神的神圣性和庄严性会产生一定的消解作用。审美对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其神圣的精神性和文化性,审美的终极意义在于它的精神家园性。审美精神的宗旨在于实现灵魂净化,升华人的境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显然将与此产生紧张和冲突。
    上述时代问题只有从美对人之意义的功能高度才能得到澄清,也只有回归中华美学精神才能矫治。正如叶朗先生所说:“美学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问题,是人的存在问题。”人与动物相比,究竟应该怎样存在?人的高贵和人之尊严到底是什么?显然,就人之为人的意义上,人之高贵在精神、在思想,在人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于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因此,作为文化构成的人的审美活动本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活动,它超越于人的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单调性、既定性,使人类诗意和浪漫地、有意义地栖居于世界。审美是人以一种无功利的、无利害的求美态度在把握、体验世界和自身的生命存在的美好关系状态,它要冲破世俗物质、功利的羁绊而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越、自由和解放,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自己鉴赏美的品味和能力。真正的审美意在使人真正自觉到人之崇高和尊严的最高意义,获得精神的自由、人性的提升和美好和谐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